中国粮用中国种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23 14:23: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静 姚宇琛  |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K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乎端牢中国人“饭碗”这件大事,我国种业发展情况如何,有何壁垒需要攻破,打好“种业翻身仗”需从哪些方面突破?《农业观察》带您一览。

种业进入自主创新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种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但应该看到,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种源“卡脖子”技术仍需攻关

专家分析,当前,国外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基础理论和原始技术创新不足。

例如,蔬菜、生猪、奶牛品种选育,满足自身没有问题,但品种水平上有差距。从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看,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占全球1/6,但鉴定选育工作这一块,还是明显的跟不上,甚至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技术创新应用差距较大。

此外,我国农作物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生猪、奶牛等畜禽品种多世代持续规范的性能测定和选育体系亟待健全。

据报道,部分种业市场面临“沦陷”风险: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也依赖“洋种子”。畜禽种质资源也长期依赖“洋种子”——以生猪为例,我国商品猪种质资源多从欧美等地引进,而引进后选育没有跟上,生猪产业陷入“引种-退化-引种”的循环。

媒体调研发现,我国种业市场模仿抄袭严重、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国育种创新面临多重难题,主要在于科研和市场“两张皮”。

培育种业“国家队”一直在努力

专家建议,力争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全国农技中心相关专家表示,未来五年,做好“十四五”工作,种业事业重点加强六个方面工作:优化品种区试体系;健全品种登记体系;提升种子检验认证体系; 创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优化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强化种业监测服务体系。

本期文案:王静 杨宇帆(实习生)

本期制图:姚宇琛

栏目定位: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针对当下农业领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热点话题,中国网《农业观察》栏目通过国际视野、专家视角为您深度解析,挖掘产业机遇,与世界共享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

进入专题: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