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榜样力量

凝心聚力形成扶贫合力 第一书记诠释黔江精神

发布时间: 2020-12-24 13:51:07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重庆黔江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于2017年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成为重庆市及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首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摘帽区县之一,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首批“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样本区县、推荐为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背后,离不开扶贫路上默默付出的“第一书记”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快速脱贫,他们充分发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点子书记”全克军——点“薯”成金助增收

由于交通不便,以前在武陵山区很多农产品都只能只产自销,东西卖不出去,群众很难实现增收,黔江金溪镇平溪村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长期以来的贫困,也造成了当地村民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派驻全克军到平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很多驻村扶贫干部一样,全克军的扶贫工作也是从走家串门开始。

经过前期走访,他逐渐了解了平溪村的情况:土地贫瘠,村民以种植玉米、水稻、红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家家户户都种红薯,无法外销,村民都拿来喂猪了,就算本地卖也很便宜,如果能帮助村民把红薯卖到外面去就好了。”一个点子从全克军脑子里萌生。

说干就干,在全克军和镇村干部多方联系、积极奔走下,成功将8万多斤红薯买到了市里,收入8万余元。

过去,2毛钱都没人要得红薯,卖到城里就卖出了1元一斤的高价。100多个村民通过搬运、装货等方式还额外获得了人均1000多元的劳务费。

消费扶贫点子首试成功,全克军又在产业发展上打起了主意。借力扶贫单位到村调研的机会,组织村民把空置房间集中起来,组建“分布式客栈”,为前来调研的扶贫人员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此外,全克军还号召大家养鸡,如今土鸡养殖也成为了平溪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这里的不少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并渐渐打响了“金溪山货”这个品牌,全克军也因也获得了“点子书记”的美称。

“就业书记”刘昶——另辟蹊径治穷根

地势崎岖,土地贫瘠,金溪镇山坳村作为黔江贫困村的典型代表,若想通过发展传统农业来实现全面脱贫,极为困难。

产业基础弱,要啥啥没有,怎么在先天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不足的情况下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成了摆在第一书记刘昶面前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刘昶就职于重医附二院,在院期间,细心的刘昶发现医院的被服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都不太理想,同时他也注意到医院护工大多缺乏专业的护理培训,质素也是良莠不齐。

“既然不能靠传统农业来解决贫困问题,何不把希望放在第三产业上,把扶贫工作与医院护工需求联系在一起。”刘昶越想越觉得有戏。出任第一书记后,便立马将想法付诸行动。

首先,他联系了医院后,在金溪镇建立起护工培训和被服厂,把镇上的留守人员组织起来培训,打造了“金溪护工”和“金溪被服”品牌。

如今,黔江区山之坳康复护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金溪护工日渐发展强大,并在黔江各大医院站稳了脚跟,驻山坳村第一书记刘昶表示,目前已经开展护工培训多期,已培养出一批职业道德良好、语言行为规范、服务技能一流的高质量护工,“金溪护工”的名号由此打响。

不仅如此,刘昶还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联系市内各大医院、学校,借力市卫健委扶贫集团的行业优势,成功解决了被服销路,金溪被服从此走上正轨。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实现了贫困户致富增收。如今,“金溪护工”和“金溪被服”正助推着山坳村拜托贫困实现小康。

长春村第一书记田杰——村民心中的“背包书记”

黔江区金溪镇耕地面积少,被当地人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条件恶劣,加之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一度成为全市十八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17年8月,田杰被市卫健委扶贫集团派驻到金溪镇长春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村民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走访调研、政策宣讲、推动项目落地、推进“三变”改革、提升“造血功能”、健康帮扶……这些成了田杰每天工作的日常,背包、护膝、胶鞋自然也成了田杰工作的标配,外出工作总放在随身背包里,因此当地老百姓送给他一个亲切的称呼“背包书记”。

为转变村民“等靠要”观念,他走村入户当“说客”,扶起贫困户脱贫志气;为引导懒汉树立脱贫信心,他带头督促、挨户励志引导;为兴产业,他争取到帮扶小组225万蚕桑专项发展资金......

如今,尽管驻村时间到期,但田杰依然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他表示,长春村不脱贫,他就不离开。(姜力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