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非遗纸艺展暨系列手作体验活动在北京启幕

发布时间:2020-12-24 15:07: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葛蕾
分享到:
20K

12月19日,大运河文化非遗纸艺展在位于南锣鼓巷福祥胡同的敬人纸语展厅开幕,基于展览设计的12个主题156场系列手作体验活动计划也同时发布。

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大运河沿线多个省市的21个系列35件纸艺模型和创意纸产品,结合声、光、电手法,展现大运河千年水道风貌,突出表现了大运河文化在不同时代留下的审美细节,填补了一项大运河文明艺术表现形式的空白。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项目,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敬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首都博物馆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协办。

步入展厅,可见展览分为大运河历史变迁、纸艺大运河全景、大运河文化纸产品三大部分。其中,大运河历史变迁板块,讲述了大运河三个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及开凿历史。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伴随汤汤河水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这条运河也承载着许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首壮丽诗篇,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大运河的分段开挖、连线、取直、贯通,串连着中华文明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发展碰撞,粼粼波涛见证着沿岸人民生活百态的演化变迁,桨声灯影叙说着运河故事的悠远婉转,一幅幅雄伟宏大的历史画卷,一段段起伏跌宕的传奇故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进行呈现,让人身临其境、切身感受?

据北京敬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祯雄先生介绍,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探索,尝试着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结合立体非遗纸艺来呈现大运河河道及沿岸主要景观。

这次展览将整个展厅变成一个沉浸式体验馆,以展厅中央纸铺出品的长8.5米、宽2米的《大运河立体纸艺流动声像装置》为体验核心,用立体非遗纸艺模型展现大运河从北京昌平的源头到 东运河入海口河道全貌,以及大运河全流域25处标志性景观:从北段的白浮泉、万寿寺、南新仓、八里桥、张家湾,到中段的聊城船闸、南旺分水龙王庙、淮安榷关,再到北段的绍兴八字桥、余姚通济桥、宁波鼓楼。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给河道注入流动的河水,一只漕运船满载漕运货物穿梭往来于各地之间,每到一处,装置上就显示此地地名,引导观众游览该地景观。每处景观被光束照亮,与背景形成明显的明暗光影对比。随着漕运船桨的摇动,耳边响起船桨、水流和嘈杂的市井喧嚣之声,让人有置身漕船,在河道上随流而行的视听感受。

大运河文化纸产品板块的展品,来自广泛征集来的创意纸产品。这些纸产品从多个侧面呈现出大运河文化中的美食、服饰、生产生活工具与场景、娱乐习俗、人文特色等。如纸艺名家柳军设计制作的纸艺建筑,以另类形式再现了通州漕运码头、洛阳丽景门、西湖断桥与西湖湖心亭等沿河沿线经典建筑。柳军还将清明上河图分成3幅衍纸画来表现,很有创意。

老北京胡同系列车线本,描述了老北京胡同文化,取材于出版人奚耀华先生的原画。(车线本是通过自动缝剪折机操作,手动上本、自动缝线,然后自动剪线头,自动折本的,再加上自动压实书本,自动输出完成的本子)《古运回望图折页之通州段》、纸砖、清明上河图纸雕灯、手账、南锣鼓巷伴手礼等作品,也各具特色。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1年4月18日。在此展览基础上,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12个主题156场系列手作体验活动也将密集举办。手作活动计划每个工作日的上下午在敬人纸语文旅体验基地或协办单位内各举办一场,每场高限40人。手作活动将围绕大运河漕运纸船、纸码头,大运河纸河道制作与涂画、大运河通关纸文件、后海银锭桥纸模制作与涂画、南锣鼓巷景观纸模制作与涂画、大运河形成时期的纸质团扇制作等12个主题展开。活动将通过敬人纸语、纸铺及协办单位等机构公号向社会提前公告,招募免费参加者。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