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重庆彭水:天台村第一书记这样强党建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2-28 13:15:28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叮铃铃、叮铃铃……”早上6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苏云华,手机那头传来村民郭子茂的声音:“我家水管破了,快点来帮我看一看吧……”

苏云华放下电话,立刻起床穿衣,驾着车子奔向郭子孟家,快速把水管接好。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进水缸里,郭子茂向苏云华连声道谢,“有了‘水管家’,真方便!”

image.png

汽车行驶在天台村公路上。廖唯摄

苏云华是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村民,今年52岁,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说实话,以前,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群众,一个‘闲人’。”苏云华说。

苏云华从一个“闲人”,变成村民口中的“水管家”,这还得从天台村党支部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说起。

2019年5月,赵广东由彭水县委组织部派驻绍庆街道天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部分党员思想觉悟不高,长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敢亮身份,也不愿参与村里事务管理。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赵广东深知,只有激发党员的责任感,才能让党组织“活”起来。

对此,在天台村支委会上,赵广东提出在全村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建议,改变无职位党员无岗位、无压力、无事做的状况。这一提议得到全体党员的赞许。对此,天台村针对村情实际,设置了4大类14个岗位,对全村45名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苏云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党员黄庭秀主动为附近道路施工队免费做午餐、党员龚作权主动协调邻里纠纷、党员赵永明主动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最让人感动的是,有10多名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也专程赶回来了。”赵广东说,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我为天台做好事”等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原本在外务工的党员同志回到村里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赵桥就是其中的一位,

赵桥是天台村1组村民,今年27岁,是一名中共党员。一直以来,他都在外务工,今年,他选择回到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

“在加‘我为天台做好事’活动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党员,到底能为家乡做什么呢?”赵桥说,在一次党员集中学习交流会上,赵广东说“只有把产业发展好了,村子才能强起来。”这句话深深地触动着他。

对此,赵桥就结合当地实际,返乡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200亩土地,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参加天门冬、白芨、黄精等中药材种植。

image.png

村民在垃圾投放点倒垃圾。廖唯摄

“战斗堡垒”强起来,村子的发展动力就更足。

在赵广东的带动下,天台村除了鼓励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之外,还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为天台村筑牢发展根基。

“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提供稳定的就业,村民才有持续增收途径。”赵广东表示,天台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以“独资经营为龙头,合作经营为主体,承包经营为补充”的三种经济经营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目的。

在独资经营方面,天台村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农户以土地、现金方式入股,风险共担,按比分红,贫困户全覆盖参与。坚持“长中短”期产业相结合,成功打造了1000余亩优质油茶、400亩优质鹰嘴蜜桃项目、400亩蔬菜基地。

在合作经营方面,创新发展思路,村集体公司与有资质公司组成联合体,加强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在承包经营方面,将维修整治后的6口山坪塘,承包给贫困户用于发展休闲垂钓产业,让贫困户在承包经营中有稳定收入。

回想驻村扶贫的工作,赵广东感慨地说,只要建强了支部,提升了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在驻村扶贫的1年多时间里,在赵广东的协调下,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落实18个项目,用于改善天台村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村里集体经济,夯实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美化靓化人居环境,让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能战斗在脱贫第一线,是一次对党性修养的锻炼,增强了自己的民情怀,提升了自己的斗争精神。”赵广东说,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进一步抓实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创新基层治理,让老百姓充分享受脱贫攻坚成果,提高群众满意度。(刘新吾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