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唐文龙《巫盐天下》读后感:震撼心灵的回首与哲学沉思
初识唐文龙,是参加重庆散文学会到巫溪的一次采风活动。
他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作家团在巫溪期间的导游,从高高矗立的云台古观,到奇险异常的兰英大峡谷,到处是云雾缥缈,到处是风声瑟瑟;还有盐味浓郁的宁厂古镇,也有斑驳萧瑟的巫盐古道,到处是厚重,到处是留白。
当然,还在大宁河边的夜晚,在光滑的卵石上,也在潺潺的流水边,作家们品尝着鲜美的烤鱼,推杯换盏,亦歌亦唱,亦诗亦吟,月色,街灯,或动或静的波光,醉眼朦胧。
真正读到文龙的作品是重庆文学院组织在《雏鹰作家丛书》征稿,文龙的散文集在里面独具特色,那个时候开始关注他的作品。之后重庆文学院在办青年作家讲习班的时候,他也作为巫溪的作者到我们讲习班来,白天我主持学习班的活动,晚上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跟文龙交流意见,我感到这样一个作品非常震惊,非常好。
文龙找“盐”这个载体很好,在经济社会里“盐”也是一个核心的东西。另外,有很多作家,尤其是文学院的创作员,他们创作的作品里很多都会关切到宁厂,关注到这样一个古镇,当然在他们的作品里也会涉及到“盐”,但没有作为重点来写。而文龙写这个东西的时候,通过“盐”这种物质铺展开来,你看他也写得得心应手,他从巫溪写到全国,在各个朝代都有它的话语,这就是他非常聪明的一点,历朝历代的皇帝、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涉及到“盐”,所以《巫盐天下》确实是充满了生机。
今天我在这儿也谈几点具体的方面:
第一,《巫盐天下》的作品具有思想性与文本价值。如果先前我看了包括王树声等有关巫溪古镇为题材的小说文本,描写的是故事中的人和事,那么80后的作家唐文龙撰写的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则以古镇宁厂为历史背景,描述折射巫盐盛衰的社会形态,历史深邃。围绕三峡地区盐业发展,对与其相关的盐与人类起源的文明、与商业贸易、与朝代更替、与军事斗争、与文化融合、与道路交通、与美食美景、与江湖纷争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究与追忆。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千里的广袤时空下描写了盐业发展的辉煌。
第二,《巫盐天下》作品精神性、哲学性的艺术表达。从“盐”的物质性到“盐”的精神性,再到“盐”的哲学性,于是盐不仅仅是食物,盐还是精神、还是哲学。盐的精神价值和哲学价值是需要用另一种形式来展示和诠释的,那就是“巫”。“巫”的哲学性体现在它的无处不在,也体现在它的形无定形。如《巫盐天下》里所写“崇尚‘万物有灵’的巫文化,正因为是人类的起源文化,所以它神秘,具有生命力,同样也脆弱,在中华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巫文化无处不在,但又被逐步剥离出主流社会。”从文化的产生、发展到演变,《巫盐天下》把巫文化从世俗眼中荒诞的神秘、玄乎的怪异封建迷信还原到它的本来面貌。这样的还原过程是思辨的,也是理性的。如果仅仅是理性,那么《巫盐天下》就只能是一部学术作品,最多算一本研究巫盐文化的佳作。理性的考证思辨之外,还有大山大水豪迈激情,有盐业寥寥的缠绵哀怨,有盐道苍茫的凄凉,也有盐姻的爱恨离合,于是用巧妙的任务形象带领叙事、推动叙事、展开叙事,让文字有了转程起伏、有了情感波兰,有了万千色彩,画面感、故事性、音乐节奏、情绪脉络这些特质让一本学术著作沾染上了文学的基因。文学的审美性在散文笔触中,自然之美、自由之美、虚静之美,道家美学的精髓在描写巫盐文化的著作中娓娓而来。以“盐”为媒介,以“丫头”、“小伙”的遇见和错过为脉络,在史学碎片,考古查证,研究思辨之外,一股无形的气韵贯穿全书,于是空灵舒缓的文字之中,有了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绘画中的“虚实相生”,书法中的“计白当黑”,用有限的笔墨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无限想象的恢宏画面,为读者唤醒了广阔的空间。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厚重留白、留白厚重,这就是《巫盐天下》的文学性。
第三,《巫盐天下》作品创新性与成熟性的叙事填补历史的留白。据了解,文龙本身学习的是美学教育专业,还曾做过几年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现在也时而拿起笔进行一些绘画的创作。绘画讲究留白,而文龙的《巫盐天下》创作却在填补历史的留白,无论是文本创作本身,还是研究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巫盐天下》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填补的都是历史的空白。应该说人们提及巫山人、巴渝文化、红岩抗战文化、统战文化都会津津乐道,可却鲜有人去问为什么在三峡地区会密集出现那么多古人类生存遗址?三峡地处中国版图腹心地带,到底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有那些贡献?是什么成就了巴国的辉煌,巴国的国都为什么经过了数次迁徙?巴人的前身又是做什么的?丛山峻岭的三峡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悬棺、栈道、城堡等等,都是未解之秘。在学术界很少过问,在文学界就更是极少有人去关注或者研究。《巫盐天下》把“盐”这种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但在最近几十年来却一直被忽略的物质产品,还原到了它的历史本来面貌,以它为媒介,把在生产、运输、买卖过程中产生的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梳理解读,从现实生活延伸到民族的精神文化,从历史深处拓展到文明进程。
第四,《巫盐天下》的作品描写现实社会和表达民间的立场,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性和民间性。表达民族精神和再现历史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凸显地域特色和提升语言韵味,包括方言呓语、言语、歌谣、民间语言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性和生动性。
青年作家唐文龙创作的《巫盐天下》,把巫盐文化表现得形神具佳,在新时代展现了重庆本土新生代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时代风貌与精神追求,可谓近年来鲜见的文化散文著作,可
歌可佳。(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