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璧山区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 2020-12-30 13:48:1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璧山)建设破题起势,与川渝多个区县达成合作事项;同城化步伐加快,以8个产业生态区为支撑的区域产业版图轮廓初显;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力度加大,乡村振兴活力迸发……

随着协调发展新理念深入人心,“十三五”时期,璧山区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从各管“一分地”到共下“一盘棋”,城市乡村间形成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画卷。

协同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璧山)建设破题起势

今年10月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在璧山成立,该联盟由四川省和重庆市科技团体、行业学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而成,将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学术和人才优势,整合成渝地区学科资源,加强成渝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助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个联盟的成立仅仅是璧山唱好“双城记”的一个缩影。1月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3月23日,全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动员大会召开;4月15日,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议》……

中央有部署、市委有安排、璧山有行动。璧山区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进行学习贯彻和研究部署,并分35个专题开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城都市区发展”集中调研,最终形成了“把璧山打造成为主城都市区‘迎客厅’”的共识。

在强化毗邻地区合作方面,璧山区分别与四川省遂宁市、简阳市、乐至县、梓潼县等市县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细化合作事项,促成各方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随着相关事项协议的快速落地推进,璧山与合作地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调、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不管是产业合作还是交通互联等“大事”,还是川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动政务一体化等惠民举措,都为推动两地协调高质量发展,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分类指导

全区发展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完善

今年8月,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选址位于璧山城区北部最核心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

公里,将重点围绕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等任务,布局大数据、服务外包、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数字文创、网络安全等产业,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化集聚、技术研发和应用自主创新,打造成为面向重庆、辐射西部的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

街镇间从过去各管“一分地”,到如今携手共同发展,区域协作越来越成为各地加快发展的主流选择。用璧城街道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人多力量大,通过各区域的优势互补,肯定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下转2版)  (上接1版)

璧山形如柳叶,位于重庆第四槽谷(缙云山—云雾山)中心区域,东向紧紧“粘附”中心城区,西向广泛辐射成渝轴线城市,因此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一系列密集调研,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科学的空间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坚持规划引领、差异化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区域产业版图的确立,是璧山区基于不同镇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与时俱进完善空间规划布局,推动全区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把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战略行动的实际举措。

在以8个产业生态区为支撑的区域产业版图分类指导下,各地发展方向更清晰、发展任务更明确、干事创业激情更加彰显。“经济边界”阻隔逐步消除,三次产业比优化调整为5:52:43。

在璧北区域,规划建设301平方公里大健康产业生态区,建设满足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的特色康养小镇和示范村。在璧西区域,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国际体育产业生态区,布局重大体育设施,与成都联动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活动。在璧南区域,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临空产业生态区,发展航空运输、货运物流、综合商贸、商业服务等产业;规划建设160平方公里农文旅产业生态区,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产业。拓展优化璧中区域,以现状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向外延展,向北至渝遂高速,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引进一批应用研究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等关联业态;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信息安全、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区(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发展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交易、商务服务等。向西依托茅莱山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都市田园产业生态区,发展田园综合体、户外游乐、科普研学等相关产业。向南以建设城市新区、产业新城为目标,推动璧山高新区扩容至80平方公里。

融合发展

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昔日的泥泞小道变成了水泥路,烂瓦房改成了乘凉亭,一幢幢农家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前花草拥簇,路旁古树林立……每到周末,位于七塘镇的“幺滩院子”,都会迎来如织人流。

由村民流转的空闲房屋打造的10多间特色民宿,池塘边的老树、墙上的彩绘图,这段时间,位于正兴镇的本草传说家庭农场正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特色民宿。

党的十八大以来,璧山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其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十三五”时期,璧山区积极贯彻协调发展新理念,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一方面,城市更新力度更大,新建一批标准化公厕、生态停车场、标准化垃圾站,古道湾公园基本建成;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常态化推进“马路办公”,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儒雅璧山·田园都市”魅力不断彰显。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活力迸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纵深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扩面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350公里,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菜园”“果园”“花园”提档升级,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成功申报“璧蔬鲜”公用品牌商标,“璧山清水鱼”列入全市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建制试点。

与此同时,璧山区还大力推进“三权分置”“三社融合”等改革,让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2%。

“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貌逐渐成为现实,为璧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说。(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