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开放重庆

创新为涪陵制造业插上双翼 智能化赋能效果明显 数字经济逐渐壮大

发布时间: 2021-01-14 13:48:4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image.png

华晨鑫源数字化车间每一个点位都有一台ERP系统。它的投用大大改善了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image.png

即将投用的太极集团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何乾健 摄

image.png

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智能化立体仓库里的机械手臂代替人工搬动。何乾健 摄

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涪陵作为重庆制造业大区,“十三五”以来,通过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抓手,深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打造市级数字化车间32个、智能工厂7个,数量领跑全市各区县。

智能制造不断提升

实施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过60%、运营成本平均减低20%

“点”上抓单台设备改造、推动企业“机器换人”;“线”上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面”上抓系统集成、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点、线、面”结合,涪陵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

1月12日,笔者在华晨鑫源总装车间了解到,这个车间的关键装备数控化率已经达到了89%。近年来,华晨鑫源公司加大投入,从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着手,不断提升关键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目前四大工艺车间关键装备数控化率平均已达88%,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发动机五大车间均实现了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

道道全重庆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是涪陵2020年新增的市级智能工厂,企业从注塑到精炼、罐区、赋码、成品,五个车间、全流程均已实现自动化智能控制、管理,一个生产线上人越来越少的工厂,产量却在不断提升,当前精炼食用油和包装油年产(量)均达到20万吨。

在华峰氨纶公司,企业积极引用“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装备和管理水平,用全自动连续聚合装备完全取代手工添加辅料的间歇聚合装备,自主研发自动化贴纸管机器取代手工贴纸管操作,全自动装箱设备取代人工打包操作,建成行业内第一座智能化立体仓库,机器人智能出入库取代人工搬运等,为行业实现智能制造创造了一个典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涪陵累计完成256个改造项目,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提升到40%以上,桐君阁药厂、华峰化工先后挤身全市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行列。全市智能制造热力图(实时动态大数据平台)显示,涪陵的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超过61,与两江新区、渝北区处于全市引领地位。据对涪陵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的典型调查,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过60%、运营成本平均减低20%,智能化赋能效果非常明显。

突出发展数字经济

信息服务业产业加速聚集,数字经济逐渐壮大,预计2020年(制造业类)数字经济产业增长10%以上

相比于传统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市场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不仅仅是改进优化企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更是连接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好服务消费者的重要方式。

同样是华峰氨纶,企业在CRM系统上建立了原材料-生产-成品品牌合作通道,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提高产品开发针对性,建立后道应用测试中心,缩短新技术转化时间,实现“产供销”三方共赢。同时为客户定制生产线,满足客户特殊需求,增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粘度。

重庆华峰负责人介绍,他们将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扩展产品应用范围,加快差异化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借助智能制造打造现代化生产线,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进企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共建数字经济业态。

“十三五”期间,涪陵深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太极集团、建峰化工等一批以企业内网建设为重点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加快推进;万凯新材料基于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入选全市5G示范应用重点项目库;华峰化工以行业应用为重点的工业解析项目参与工信部试点项目招标;涪陵工业园区智慧园区成功入选市级重点智慧园区予以支持推进。大力推动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全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通过企业累计突破10家,总数处于全市第一梯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十三五”期间,涪陵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依托华为(涪陵)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产业,加快新兴业态集聚、培育新兴增长点。华通电脑、特发光缆等为代表的电子制造和蒙塔纳、华为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加速聚集,数字经济逐渐壮大,预计2020年(制造业类)数字经济产业增长10%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拥有国市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7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8家

“十三五”期间,涪陵积极推进页岩气、中医药、榨菜、新材料等重点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法人化研发机构,形成“一个重点企业一个研发平台,一个支柱产业多个研发中心”的创新格局。

五年来,涪陵市级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895家;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长93%。华峰化工公司牵头组建成立重庆市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全市2020年重点支持的6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拥有国市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77家(其中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8家;拥有57个市级重大新产品。“专精特新”企业23家。

技术创新不断增强。2020年新增宏声印务等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小巨人”企业;钰淳汽车配件仪表板/仪表线束总成项目、建峰化工高堆密度工业三聚氰胺项目等15个项目申报纳入2020年第一批、第二批技术创新指导性目录;华兰生物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29个产品成功申报2019年重大新产品。

此外,2020年涪陵还有斯托赛克storsack、丹青生物、乌江、葵花、葵花康宝等多个品牌进入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涪陵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也成功获批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涪陵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涪陵将继续以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鼓励中小微企业瞄准行业“高、精、尖”,培育“专精特新”特质、行业“小巨人”。鼓励大企业进行生产全流程改造,推动由自动化生产线向数字化车间提升,由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工厂提升。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贯通内外产业链、价值链和孕育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文/魏东 蒋欢 杨青青 图/何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