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社会各界组织收看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反响热烈

发布时间:2021-02-26 08:53: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姚宇琛
分享到:
20K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街道) 、社会各界广大市民观看了大会直播,反响热烈。

习近平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一宣告让全国人民激动不已。

东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脱贫,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重整山河、苦干实干、开放包容”的东川扶贫精神。这次表彰活动东川有3个个人、1个集体受到表彰。

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文明家庭等四项国家级奖项的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今天观看了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当听到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消息后欣喜万分。

张顺东说:“太让人高兴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让我们看到小是一个家、大是一个国,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奋斗,共同富裕,朝着小康目标不断迈进, 才能创造美丽家园。 就我们本身来说,不能因身体残疾就觉得什么都做不了。我们还有头、还有脑,只要我们努力去拼搏、去奋斗, 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一定会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身残志坚的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张顺东说:“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表彰大会上,张顺东、李国秀夫妻自强不息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这让夫妻俩感慨万千。

李国秀说:“当习主席提到我们的名字时真的很高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的恩情,不会忘记总书记对我们广大贫困群众的期望,我们会好好生活、发展生产,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张顺东说:“我们会转变我们的思想、转变思路,人要发展就要先动脑,我们不会闲下来,要靠着自己能做一点做一点。新的一年, 我们将让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和张顺东夫妇一样,东川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街道) 、社会各界广大市民认真收听收看了表彰大会盛况。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催人奋进;被表彰的楷模以及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精神令人感动,值得每个人学习。表示在今后工作中,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为党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东川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忠良说:看了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以后,作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心情非常地激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奋斗,解决了贫困问题,东川区近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的贫困村全部摘帽。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的安排,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建立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主要就是要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通过乡村振兴把我们东川的农村真正建成幸福美丽的新农村。

在此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中,东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工作榜上有名。局长陈文东和全局干部职工在收看了表彰大会后说:“此时此刻心情最激动, 最自豪。荣获这一个全国性的荣誉不只是人社局的付出与努力,更是东川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份荣誉属于全东川人民!

他说,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要接续下去,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的人才振兴的要求,做好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发现、留住人才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全面做好人才振兴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在铜都街道,来自铜都街道野牛村的驻村队员赵光玉说:通过观看今天这个脱贫攻坚总结大会,我觉得作为一个驻村队员还是比较荣幸的,内心相当激动。受表彰的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习总书记亲自颁发奖状、证书,内心相当激动。我作为一个驻村队员,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就是尽量发挥我自己最大的能量,搞好乡村振兴工作。

来自铜都街道龙洞村六组的脱贫光荣户舒自海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大力发展芒果种植,预计今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种植和养殖搞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通过务工就业和种植脱贫的铜都街道龙洞村三组的夏天玲表示: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脱贫攻坚之后接结续乡村振兴,一定把产业、外出务工这一方面做得更好,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好,外出务工学习了更多的技能,生活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作者:毛雯辉 杨萍 吴晓丽 徐懿 雷斌 袁云)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