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基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城市贡献了国内经济的绝大部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0%,百强市GDP占全国GDP比重超过70%。而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园区”是最重要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区。
园区经济已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承载平台和增长动力。园区在形态和服务上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导致园区管理幅度越来越大、管理对象越来越多、承载的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园区有限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比如,面向垂直行业企业在园区的B2B业务,业务类型丰富、定制化需求高,上层应用的功能实现依赖于基础ICT能力的强力支撑,新兴智慧园区不断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园区相关利益方对智慧园区的诉求也日益多样化,对于管理方式、运营模式、服务体验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国家级园区规模超过500家,省级园区超过1000家,仅各类产业园区就有约2.5万个,对国家经济贡献达到35%以上。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智慧化是园区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能加速引擎,是产城融合的最佳实现手段,是生态立园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智慧园区的一步步建设,正逐渐形成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与底座。
一、中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及行业现状
智慧园区是在园区全面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是信息化不断纵深发展的综合性表现。据赛迪顾问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将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6.5%,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有所波动,近两年智慧园区市场增幅略有收窄。
预计未来3-5年内,园区原有传统基础设施与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显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和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将持续增大,市场规模恢复较高增长态势,到2022年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智慧园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各地方智慧园区建设多点开花,区域间发展各具特色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长江中部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随着各地政策与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智慧园区头部玩家企业也逐步凸显。
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叠加园区发展趋势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未来我国园区智慧化建设需求会继续高速增长。
二、智慧园区四大功能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
当前智慧园区具有四大功能:
构建园区绿色和谐产业
以物联网、云平台、全面的IT建设为基础,进行园区资源集约化管理,打造绿色园区。园区依据软件系统数据运算分析,制定公共设备季节性和昼夜运行模式,提高各环节运行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科学调度的目的。
打造平安园区
通过对园区各运行节点的传感、采集、收发,将各个设备设施运行效率和异常情况自动传输到后台,智能分析、主动防御的先进技术的开发将对园区分层布防、重点突出的部署战略;消防、安全联动紧急情况快速响应,提高园区资产运行质量,实现智能化的故障报警和运行效能监测,提高处理故障的反应速度。
办公信息便捷化
通过产业园区云平台的桌面云、云呼叫中心、统一通讯提供园区的商户和企业提供云服务和可拎包入住的办公环境,实现随时随地轻松办公。
园区信息互动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园区实现企业信息化应用,有效提供了园区物业的智能化管理、高效运作、全方位服务;构建园区一卡通、智能停车管理等系统打造轻松、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园区实现资源的交流平台、信息发布系统的互通互享。
三、智慧园区发展方向
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依然是新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园区的目光将逐步从信息化基础建设转向智慧建设与智慧产业的互动发展。
一方面,智慧园区将会朝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融入高效、低碳管理理念,将新的技术和手段应用在园区创新管理。
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建设将与园区产业规划协调统一,更多引入新兴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全链条的园区产业格局。
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产业园区透过核心和关联产业的聚集、人才和知识聚集,达到规模效应,以促进生产力提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智慧园区的建设体系将高度融合到智慧城市的体系中,提升城市智慧综合感,以进一步提升园区乃至城市的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