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全面多点发力 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推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5月6日,笔者走进世纪伟人邓小平故里广安区,只见处处呈现乡村振兴的新景象。
脱贫攻坚已经圆满收官,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世纪伟人邓小平故里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5月6日,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广安区委书记文阁介绍,近年来,广安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成功创建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被央视评选为“大美中国·网络人气奖”和“最美收获地”。目前正全面多点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整体谋划
构建乡村经济新格局
规划是生产力,更是指南针。广安区决策层高度重视乡村经济新格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实施,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制定发展规划,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结合功能分类编制规划。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集带成面”思路,结合乡镇地域特色、功能定位,将全区乡镇划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片区”,着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目前已建成龙安柚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安粮油和白马柠檬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结合资源优势布局产业。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集中连片布局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油、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和龙安柚、开花水果、晚熟柑橘、湖羊、稻渔综合种养、乡村旅游六大特色产业,构建“2+6”产业体系。全区优质粮油播种面积46.9万亩、生猪存栏10万头、湖羊存栏2.2万头、龙安柚年产果7500余吨、开花水果年产量0.3万吨,建成乡村旅游景点6个、星级农家乐8个。
结合产业发展配套基础。坚持“基础围绕产业建、跟着园区走”,高标准推进农业园区田网、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五网”配套,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推进重点区域集中连片、立体调型,建成高标准农田28.5万亩、路网304公里、管网150公里,农网改造、电话入户、电视光纤联网全覆盖,实现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成网。
突出特色
培育产业新动能
发展没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将会迈进死胡同,最终被市场淘汰,伤农害农。鉴于此,广安区 坚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以全面衔接脱贫攻坚为核心,突出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引领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建基地。着力补齐龙安乡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产量、规模、加工、流通等环节短板,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规格、高标准新建大安镇、悦来镇粮油基地0.25万亩,全力争创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花桥镇、肖溪镇、石笋镇、大龙镇主导及特色产业,分别创建“粮油+生猪”种养循环、“青花椒+生猪”种养循环、“晚熟柑橘+湖羊”种养循环、开花水果(桃子)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搞加工。坚持农旅融合,突出龙安柚、湖羊主题,配套旅游功能设施,建成龙安柚农业公园、湖羊文化小镇,带动乡村旅游收入1.2亿元。推进精深加工,培育初、深加工企业30余家,建成龙安柚饮料生产等8条生产线,实现年产值9200万元。构建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体系,拓展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实现销售额9800万元。
创品牌。实施“品牌兴农”战略,推行“湖羊+粮油”“水稻+鱼虾”等种养循环生态发展模式,大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创成“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广安龙安柚被认定为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突破难
展现农村新气象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广安区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整治,集中攻坚,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大改观、农民素质大提升。
常态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环境卫生三年整治行动”,通过建立区域保洁机制、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卫生教育等方式,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彻底改观农村面貌。按照新型城镇化标准对现有乡镇场镇进行改造提升,全区规划新改扩建11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提升8条规范商业街区,新建幼儿园、文体广场、停车场20余个。
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实行农村生活垃圾统一集中清运管理,确保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大力推广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按照散户、院落、村民聚居点三种类型,因地制宜、分类分步科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按照“两能六有两无”标准,对示范村农村户用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全面消除旱厕,带动全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厕所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确保化肥农药用量减少15%以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建设1个秸秆集中处理中心和3个秸秆收储点,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推行种养循环发展模式,通过畜禽粪污就地消纳利用、异地处理利用、第三方集中处理利用等模式,实现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三治结合
塑造基层新面貌
推进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广安区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科学编制60个试点村的村庄提升规划,分类分步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实现农房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风貌规范化、村庄院落田园化。
改善居住条件。实施农房提档升级改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房屋风格,引导群众参与农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分类分步实施“新村、老院、散居、居民小区、传统院落”五类农房提档升级改造,实现农房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风貌规范化、村庄院落田园化。制定农房内部功能和外部风貌提升指南,提供“高中低”三类室内外风貌改造方案供农户选择,提升居住品质。
加强乡村治理。全面开展“一榜两评”活动,出台《广安区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实施方案》,设立区、乡、村三级评选方式和评选周期,注重实物奖励,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家庭卫生洁美有序、村民思想素质有效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建强村级党组织,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全区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着力培养储备后备干部,持续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着力整治基层“微腐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推进“三治”融合。全面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实施“四议两监督一公开”等制度,推动村民自治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通过“法律七进”、法治示范创建、平安乡村建设等活动,成立道德评议会,开办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方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同步推进,强化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廖小兵、周小波、罗钧/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