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 | 取材于地 秸秆还田 梨树趟出一条保护黑土地的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1-07-21 13:24: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蔚力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分享到:
20K

中国网7月21日讯(记者 蔚力)黑黝黝广袤的黑土地,绿油油大片的玉米田。站在高处眺望,大片大片的绿浪印入眼帘。让秸秆还田,减少土地裸露等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措施,让原先肥力下降、土层变薄的黑土地转变成如今的美景。

吉林省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松辽明珠”之美誉。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8万亩。玉米是全县的主导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常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人均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四项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由于梨树县黑土地开垦时间较早,黑土地变瘦变硬变薄三种退化现象在梨树县比较明显。加之梨树县的黑土地基本上处在我国黑土地带的最南端 ,此地带温度较高利于农作物生长,开垦程度也较高,退化程度较严重。

为了实现黑土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从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合作,相关科技人员开始探索保护黑土地的办法,通过用秸秆覆盖的办法,免耕播种,全程机械化等措施保护黑土地。通过14年的艰辛探索,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粮食产量逐步提升,逐步趟出一条“梨树模式”的路子。

“梨树模式”是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的模式(包括收获与秸秆覆盖、土壤疏松、免耕播种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实施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腐烂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秸秆全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可增加20%左右,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同时有益生物增多,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秸秆覆盖在地表,减少了刮风和降水对土壤的侵蚀,每年每公顷可减少风蚀量800多吨,也可蓄水保水。

“把秸秆盖在地上,相当于给地表盖一层‘被子’,减少地表裸露,减少地表侵蚀大约80%。”李保国说,“这样既防风又防水,一方面防止风将最上层的浮土刮走,另一方面防止下雨时,雨水冲刷土地,形成沟壑,减少水土流失。”

“在7月、8月高温天气时,秸秆随温度腐烂掉,还可将养分返还到土地中,减少人工施肥量,让黑土地恢复性提高。”李保国进一步说明了秸秆覆盖地面的好处。

下一步梨树县将持续扩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面积,探索“梨树模式”升级版,除了保护性耕作,未来还要着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引进标准化、契约化,机械化,同时引进金融、保险业,粮食加工等产业,共同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东北三省农业生产发展趟路子,作示范。

据梨树县委副书记闫鹤介绍,利用项目带动、依靠专业人才、出台具体政策等措施持续推动黑土地耕地保护性工作。通过引进黑土地保护综合示范区等项目,让项目落地带动农业发展。组建黑土地干部学院,梨树农业科学院等专门机构,聚集了一批懂专业会推广的专业人才,通过出台《梨树推广实施方案》、《保护性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了保护性工作具体政策,对实施黑土地保护性工作的地区按标准给予补贴,切实把黑土地保护性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合作社主力,农民积极参与的方式。

闫鹤说:“梨树县还开始探索‘田长制’模式,让黑土地保护工作在县、乡、村、社,都有人抓有人管。”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