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穿越黑竹沟”探秘探险成果发布暨“中国百慕大·世界黑竹沟”探险旅游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四川旅投集团、四川旅游学院共同主办。
黑竹沟春季风光。(主办方供图)
新疆乌鲁木齐登山协会主席侍海峰,国家地理品牌内容及频道总监王雁,著名探险家、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刘勇,河北省登山协会高山运动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晨,西南山地SWILD运营总监、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罗平钊,资深攀登救援专家袁天等国内探险大咖共聚一堂,共话共谋探险旅游发展大计。
发布会现场,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威巍介绍黑竹沟旅游整体规划,并对峨边全域旅游项目做详细推介,著名探险家、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刘勇现场介绍本次黑竹沟探秘探险成果和种种惊险经历。
黑竹沟被称“中国百慕大” 种种恐怖之谜未解
黑竹沟景区位于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总面积 838 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 575 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自古以来,黑竹沟神奇莫测,有许多传奇故事多年以来一直未被解开,其中流传最多的是神秘失踪之迷: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由于其正好地处北纬 30°,和百慕大三角和埃及金字塔处于同一纬度,被国内外称为“中国百慕大”。
静水溪。(主办方供图)
沿途险象环生 科考成果丰硕
此次科考探险前期做了大量技术准备。在地质测绘、生命科学、户外影像、山地灾害、极限探险等方面都邀请了专家顾问,并做了4次实地调研。队员从海拔3280米的荣宏得翻山越岭向南进入无人区,不断在阳光、暴雨、浓雾、大水中摸索跋涉。从高达120米的湿滑悬崖上使用绳索技术缓缓下滑,最终进入绝壁沟底。在雾气笼罩的密林里,还要克服蚊虫、蚂蝗、毒蛇频繁的叮咬和袭击。最终,团队用时4天完成29公里的核心区穿越,基本探明了该地区的线路情况。
队员利用携带的电子仪器和北斗罗盘,沿途详细记录整条线路的海拔、风险点、露营点、水源地等的经纬度、地磁偏转等资料,随队极限摄影师也拍摄了大量探险、动植物等珍贵的一手影像资料。在罗索伊达峡谷核心区,实地测得地磁偏转达30度之多,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此实地测得的数据。沿途发现了新鲜的野生大熊猫粪便、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珙桐,以及不同于常见“灌木杜鹃”的高大珍稀树种“乔木杜鹃”。
万亩杜鹃。(主办方供图)
破解未知之谜 留待旅游开发
“黑竹沟并不是罗索伊达——死亡之谷。”回顾整个探险过程,刘勇作出结论,“我们十个人完美无缺地走了出来。”他表示,如果有科学的准备,完全可以成功穿越。
“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发生失踪和死亡事件,其实种种神秘的恐怖之谜并没那么玄乎,可能是进入者缺乏充足准备和丰富经验冒然行动,面对险情处置不当发生意外,比如失足跌下深渊或峡谷暗河……”刘勇说,深山深谷里森林植被茂密,温差气候变化多端,出现迷雾、瘴气等奇异现象也极为正常。这次黑竹沟能够穿越成功,还是靠“精心准备+专业技能+丰富经验+胆识勇气”取胜。
刘勇表示,黑竹沟拥有高山草甸、山谷、密林、溪水、瀑布,以及超过3000种动植物资源。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资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探险资源的聚集地。不同人可在此地实现不同的探险目标。此次科考探险对线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级,并给出了评价和建议。
据了解,今年内,该探险队将再次深入挺进黑竹沟核心地区完成另外一条线路的勘测科考,未来也将逐步探明黑竹沟内其它几条探险线路,为黑竹沟风景区探险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详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目前,当地政府正与四川旅游投资集团携手合作,计划在黑竹沟打造国内首个以探险迷踪为主题的山地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