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生态将士冲锋在雪域高原——那曲植树侧记(一)

发布时间:2021-09-24 15:07: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K

“五个一”文化故事

“一个目标,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在复杂困难的形势下,“五个一”组织文化是凝聚团队的动力源。在30多年发展历程中,亿利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锤炼了打胜仗的核心团队。他们有的在沙漠腹地创新坚守,有的在资本市场血拼血战,有的在世界屋脊突破冲锋,那曲亿利生态科技公司团队就是近几年艰难成长的典型之一。

经过5个寒冬艰苦卓绝地努力,亿利那曲生态将士完成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在海拔4500米以上种出了30万株小森林,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战略,提升了那曲城镇生态生活质量。这一成果的背后是1800多天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为亿利人的精神殿堂再添光彩。今起我们陆续披露亿利那曲植树背后的故事。

为了总书记的牵挂

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并进行考察调研时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太重要了!在这里,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习近平在北京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200余名学员进行座谈,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县委书记南培发言时,习近平追忆了自己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援藏期间的所见所闻。他说,那曲生态恶劣,当地实行奖励,“谁种活一棵树,先是几千块钱奖励,我去那年已经涨到十万块钱,但是还没有人拿到这个奖金”。他指出,西藏的环境很脆弱,所以发展经济时要注重生态保护,不要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2016年11月,西藏那曲已进入严寒冬季。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 科技部在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启动了“那曲地区城镇植树关键技术研发与绿化模式示范项目”。亿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彪代表亿利集团毫不犹豫地“揭榜挂帅”,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在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向那曲发起绿色挑战!亿利的11名治沙专家领命,由那曲亿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伟同志带队,开始向生态的极限发起冲锋。

初到那曲

郝伟和他的团队,是有着30多年治沙造林经验的亿利集团“生态冲锋队”,他们带着库布其的技术和种子,亿利几代人传承的“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锲而不舍、忠诚执行”的精神,毅然踏上了雪域高原。

那曲市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羌塘高原东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低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冬季的那曲更是寒风肆虐。“第一眼看那曲,看不到绿色,满眼荒原,没有树,只有风。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我感到压力巨大,但是老前辈们探索高寒植树的感人事迹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亿利的党员干部,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库布其治沙的精神和技术带到那曲来,用亿利技术让高寒地区的城镇绿化成为可能。”郝伟回忆当初踏上那曲的情景,依然充满了豪情。

初到那曲,郝伟和队员们相继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腹泻、失眠、血压升高等严重高原反应的症状,有的成员甚至罹患肺水肿。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项目实施初期,物资匮乏,施工人员紧缺,但是施工任务刻不容缓,施工质量更是不能有半点马虎。断电缺水,党员们带头垫付费用租赁水车浇水、灌溉。为不影响项目初期建设规划,郝伟带头起早贪黑,每日顶着7级以上的大风开展测绘工作。材料和苗木无论何时进场,都即刻在现场完成验收。郝伟团队经常在在接近冰点的水中管护刚进场的苗木,防止苗木水分损失,影响成活率。为了抢时间,两个月连续施工,午饭就是在施工现场吃馒头咸菜。

项目前期,团队经常工作到夜里12点,因为大量的原始实验数据采集工作实在是忙不过来。看到这些从库布其沙漠走出来的“生态先锋队”在雪域高原如此拼命,那曲当地农牧民十分感动。郝伟团队在户外工作时,农牧民们在午饭之余经常会带着自家晾晒的风干牛肉请他们分享。

”天路“惊魂

让郝伟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11月初的一段经历。

为及时完成种植方案,郝伟和队员们发扬亿利人“三狼、三秒”精神,不畏严寒,不惧风雪,迅速“出击”。郝伟带着刘满林、孙实强等一行5人从那曲出发,在限速4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不到4天的时间里辗转比如、嘉黎、索县、卓玛大峡谷等那曲周边地区,路程将近2000公里,完成当地乡土树种的调研工作,为2018年引种筛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当时那曲下了大雪,气温降到零下十八九摄氏度,每日下午两点钟左右,七八级的大风准时开始肆虐。郝伟回忆道:“行驶在人迹罕至的荒原,道路特别难走,没有半点网络讯号,和电影《无人区》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电影里还有人。天空下着大雪,距离地面300多米的盘山公路将就着两辆车刚能并行,山脚下是奔腾咆哮的怒江。念青唐古拉山的道路海拔4900多米,我们在海拔4500米奋战了1年,还是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人、车均未能幸免,人咬着牙,车咬着齿轮,最终我们过来了。卓玛大峡谷也看不到人,车辆难以过河。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狂风里,队员们淌着水渡河,往返几次将采集的植物种子放到车里。手冻僵了,脚冻疼了,还是坚持完成最后的采集工作。”

这段经历是郝伟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从那曲到比如县来回约500公里,由于赶上下雪,他们足足走了18个小时。五个人全都会开车,但主要是他和孙实强两人开车,因为他俩的技术可以应对负责危险路段。这条路是在悬崖下建的路,整个道路呈之形,弯弯曲曲,而且整条道路上没有防护桩,雪天路滑,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悬崖,车毁人亡。一路上提心吊胆颠簸到了比如县,考察完苗木和相关地理信息后,已经是晚上了,简单用餐后他们决定就住在比如县。入住后才发现,由于房间没有暖气,五条汉子冻的睡不着,只好连夜返回那曲。晚上行车更加凶险,走到中途还遇到道路塌方,严重堵车,他们只能绕土路前进,更是险上加险,难上加难。为了给司机增加信心,尽管半夜大家都很困,但都没有睡,他们聊天、唱歌,相互鼓励,给团队以信心,就这样颠簸了一夜,第二天天亮终于安全的返回了那曲。

郝伟说:“我为团队骄傲,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大家从不退却。”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