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9月28日,在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碳中和与新能源”高级别全体会议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原文。
我们这个会议的主题是“碳中和与新能源”。我从国际的角度、外交的角度讲一点我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看法。
当今世界上最热门、最能谈到一块的问题,莫过于应对气候变化。不过,对待最热门的问题恰恰最需要冷静的思考。我们要跟上全球应对气候的变化,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实现减排的目标,又要兼顾发展的需要。总之,各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
为此,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是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的频发,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灾害,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产生着严峻的影响。对这一点,今年发表的IPCC的报告已经作了更明确、更肯定、更全面的论述。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碳中和是目前人类知识范围内所能想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公布了碳中和的目标,有100多个国家把碳中和提上了议事日程,去碳化转型已成为全球的大趋势。
第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是不分国界的,是全球性的,是一损倶损的,只是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灾害的形态不同而已,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幸免于难。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球所有国家的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共同行动,没有比应对气候变化更能体现出人类命运的同舟共济。
第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按照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留给这一代和下一代人的时间十分急迫,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和迟疑,必须有“心怀全球、命运与共”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信心决心,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才能实现目标,这也是所有负责任、有担当国家的应有之举,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第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的发展还十分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在减排、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上必须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能力原则来推进。发达国家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制定的规定强加在发展中国家的头上是行不通的,也是解决不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发达国家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要兑现已作出的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的承诺。
第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减排和发展的问题上,要平衡协调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许多国家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减排太猛了会导致经济滑坡、失业增加、贫困加剧,这就需要统筹谋划、平衡有序、同步扎实的推进经济发展和减排问题。
第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驱动是减排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技术创新是首要。人类仅靠现在的减排技术和手段,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难度是很大的,必须要有技术创新和突破,必须要有新的去碳化和低碳化的技术,必须要探索和研发更新更有效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次,机制、体制、政策等全球治理方面的创新也必不可少,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第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碳中和需要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消费行为。随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些浪费性的和奢靡性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也伴随而来,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行为和消费观念,重新定义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的内涵,只有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才是当今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
第八,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一个国家而言,实现碳中和是全社会的事,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部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青年、妇女、媒体、智库和民间组织等,要积极引导社会,重塑人们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观念,要积极建言献策,应主动发挥“吹哨”和监督的作用,要促进社会各界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上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取得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今年年底,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将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个月在中国的昆明将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我们期待着两个大会能达成更多的共识,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人类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把温升控制在1.5度到2度内,就有可能减少和免遭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从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库布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进程当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库布其沙漠逐渐变成了绿洲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昨天与几位参会的外国大使交流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库布其就是一个奇迹,库布其的经验应向更多的国家分享,应向世界传播和推广,从而使库布其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品牌,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