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钧:围绕“双碳”目标要拓展自主交易市场,加大抵消额度

发布时间:2021-09-28 17:45: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  9月28日,在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碳中和与新能源”高级别全体会议上,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原文

欧洲天然气的价格今年大概翻了5倍,国内的煤炭价格从年初到现在翻了一倍;欧洲碳排放交易价格从年初大概30多欧元到现在大概升到60多欧元;我们刚刚启动两个多月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价格是在50元人民币左右,估计和欧洲差8-10倍。

市场上有各种说法,有很多原因,有供给端的原因,当然还有需求端的一些问题,甚至有人怪碳中和,认为切换太快,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走得太快。这里恰恰反映出,需求端问题就是气候问题。

为什么呢?去年冬天欧洲是极度寒冷,今年夏天亚洲是酷热,这都是极端天气带来了对于能源的需求,而我们如果继续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会更多,可能会继续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正好是一个时机,我们要加大新能源的投资。

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强化政策。随着时间的推进,新能源部署要加快。大家知道,新能源的价格还是很高,发展了几十年,中国新能源整体的发展是非常领先的。这里很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碳的价格没有完全体现出新能源和旧能源对环境影响带来的价值。所以,我们认为要通过碳资产的价格来充分体现传统能源对环境影响的成本,就是我们讲所谓的外部性如何把它货币化。

我们最近也一直在研究碳资产市场及要素。我们把碳资产要素市场定义为以碳排放权益为核心的资产,既包括在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碳配额、碳信用及衍生品,也包括通过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等各类行动减少的碳排放量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碳资产的价值,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外部性——传统能源负外部性,新能源正外部性,通过资产交易手段把它货币化,才能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新能源及绿色科技的发展。

当今碳交易市场,去年大概全球交易是1亿吨,80%多在欧盟,百分之十几在中国。我们今年才启动,前几年虽然国家给了8个省市十几亿吨配额的覆盖,但是每年交易量全国大概只有7000吨左右,而且价格极其低。

根据前英国行央行行长卡尼推动的自主交易工作小组、全球自愿交易工作小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交易市场可以达到15亿-20亿吨,到2050年这个市场应该是70亿到130亿吨。

我们国内的市场两个月前刚启动,还是有很多问题,未来急需发展自愿交易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发展有三个要素:数据、技术、市场交易机制。

国内数据披露现在极其少。2019年,中国沪深有将近4000家企业上市,大概有七成的企业没有任何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披露,中国4000家上市企业大概只有10%对环境有全方位的信息披露。另外,在技术层面,政策的力度还是不够。比如说新兴的前瞻性低碳技术CCS,这块基本上是政府主导,成本非常高,非常前沿,中国政府大概投入10亿美元左右,欧美整个投入将近100亿,光是特斯拉一家汽车公司今年就承诺CCS这块的技术投入10个亿。另外一块是市场主体非常单一,产品非常单一,我们现在完全是一个配额的交易体系,根本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自主交易体系。

最后,我们的研究建议,未来围绕着技术、数据交易要加大投入,比如数据,我们一定要建立MRV(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的标准体系,这在国际上已经成熟。从数据的层面、交易的层面要拓展自主交易市场,要加大抵消的额度。从技术的层面,我们在再生能源、新兴能源方面已经发展的很快了,但是在新的储能技术、电化学、空气储能、水抽能、抽水储能、空气压缩储能、龙岩等新兴领域,要加大投入。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