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低碳经济大势所趋,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1-09-30 10:33: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姚宇琛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 9月29日,在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碳中和与绿色金融”高级别全体会议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常振明致辞,以下为致辞摘录。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碳达峰·碳中和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今天我们的会议是围绕着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的主题。不管是绿色金融还是低碳经济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所以在此我谈谈个人的体会和个人了解的情况。

一、实现“双碳”目标,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

绿色发展已成为趋势和全球共识。“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推动绿色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客观要求。国企和金融领域正主动把握绿色低碳转型大势,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握低碳经济蓝海的发展机遇。

二、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绿色金融正在迎来“高光时刻”。

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加快完善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空间有望加速拓展。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7月1日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已正式实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范围;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绿色金融发展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目前仍需在政策和标准建设方面更加细化,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展、绿色评级和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主体扩展、境内外绿色合作推动等方面不断完善。

三、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起一个更成熟的金融生态。

我认为,系统工程需要生态的各个参与方,包括政府及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相关企业通力协作,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尤其是金融体系,作为绿色发展的支柱,要发挥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功能。

首先,需加快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绿色标准的制定需要尽快完善,因为当前银行基本上一谈金融首要的任务都是抗风险,对银行来说当前最主要的是细化,完善绿色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细化金融系统各个层面的政策导向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如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的支持工具,以及监管考核、资本考核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要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间接、直接融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必然要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将绿色金融理念贯穿于绿色发展全过程,鼓励商业银行探索碳排放权、吸碳固碳能力项目等质押融资贷款,推进信用贷款和其他非抵押信贷产品的持续创新,加大对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支持力度,尝试绿色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模式。我国绿色债券登记制度框架现已初步建立,绿色债券产品已涵盖金融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多个品种。希望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细化标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等领域,刺激绿色债券市场扩容。

第三,需探索创新绿色保险业务。鼓励保险公司设计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产业产品质量责任险及其他类型的绿色保险品种。另外,保险公司投资寻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适当鼓励保险公司选择绿色、建设中的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绿色金融将“大有可为”,国有金融领域应“大显身手”。

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中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金融业坚持系统观念,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和理念,去理清低碳经济体系建设的思路,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