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好“四步曲” 唱响新时代职工之家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1-10-28 10:49: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刚、钟平  |  责任编辑:刘怿艺
分享到:
20K
Loading...

切实把工会组织建成职工之家,是党对工会提出的一贯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强调工会组织要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成都市锦江区委的正确领导和成都市总工会的指导支持下,锦江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工会改革创新这条主线,坚持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补短板,把职工之家建设作为工会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着力谱好统筹谋划、建强阵地、优化服务、创新管理“四步曲”,使职工之家建设基础更牢、成色更足、水准更高、品牌更靓,唱响新时代职工之家团结职工、引导职工、维护职工、服务职工的主旋律。截至2020年,全区已涌现出锦江区春熙路时尚活力区职工之家等62个单位荣获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一、精心统筹谋划,吹响职工之家建设“集结号”

既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又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既着眼当前需要,又瞄准未来发展;既考虑社会发展之需,又实现职工群众所盼,精心统筹,科学谋划,让职工之家建设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一是确立标准,精选点位。紧扣锦江区作为城市中心城区的区域特征和职工工作生活特点,将职工之家分为楼宇职工之家、企业职工之家、行业职工之家三大类,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做到职工之家建设因地制宜、因需而建。二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择优选定春熙路时尚活力区职工之家等11个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职工之家建设示范点,打造职工之家建设旗帜标杆,带动全区职工之家建设对照先进拓视野、比学赶超促提升。2020年先后组织4次区级职工之家建设“竞进拉练”活动,有效推动全区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三是强化领导,凝聚合力。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充分借助省、市、区主流媒体和工会新媒体深入宣传报道职工之家建设的时代风貌和可喜进展,使职工之家建设得到党委政府、各类企业、职工群众的重视关注和支持投入,进一步强化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保障,形成了党政重视、工会力推、企业配合、职工参与的强大合力。自2016年以来,全区职工之家建设累计投入经费3000余万元,建设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

二、建强阵地网络,实现职工之家建设“广覆盖”

基层工会缺乏活动阵地、缺少服务载体,是基层工会建设中的重要瓶颈。为此,锦江区总工会坚持把建好职工之家阵地作为一项破瓶颈、惠基层、利长远的基础工程,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着力解决基层工会阵地不足、活力不强问题,逐步连点成线、扩线成面,初步构建起覆盖广泛、贴近需求、经济实用、开放共享的职工之家阵地网络。一是建楼宇职工之家。根据辖区特点,主动对接职工需求,在7个超甲级写字楼打造职工之家站点,为职工群众提供职工书屋、咖啡吧、休眠仓等,让职工群众“足不出楼”就能感受工会服务,百扬大厦职工书屋被评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二是扩非公企业职工之家。抓住省总、市总开展职工之家阵地项目建设的契机,通过“党委挂帅领导、工会牵头指导、企业代表组织协同引导、工会专干蹲点辅导”的工作方式,全面提升辖区职工之家建设水平,带动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大幅提升,可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非公企业工会获评市总“评星定级”五星工会。三是筑“八大群体”职工之家。聚焦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要求和关爱服务需求,全区11个街道、园区广泛建立“八大群体”职工之家,为快递小哥、送餐骑手等群体提供学习交流、工间休憩、生活服务、心理疏导、就业中介、技能培训、矛盾化解等贴心暖心服务,初步构建起“八大群体”职工之家“15分钟服务圈”。牛市口街道“小牛哥·刹一脚”驿站等特色站点建设受到省总、市总肯定,得到全国、省、市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三、优化服务内涵,增强职工之家建设“服务力”

针对当前疫情实际,根据企业和职工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举措,充分发挥职工之家效能。一是线下发挥主阵地作用。近年来,全区职工之家建设突出打造各具特色的“职工创客空间”,开展技能培训329场次、心理辅导96场次、文体活动343场次、职工沙龙和联谊活动197场次,帮助职工解决劳动争议纠纷5000余人次,累计开设服务项目469个,服务职工50余万人次,培育孵化职工创业企业161家。二是线上发挥云学堂作用。加强 “互联网+” 工会建设,建立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预告职工之家活动计划,采取线上报名、线上参与、线上互动等方式开展知识问答、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远程服务,把职工之家服务搬到网上,方便职工群众,打造指尖上的职工之家。下一步,区总工会还将建立区职工之家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整合职工之家资源,联合开展活动,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服务疫情发挥生力军作用。根据疫情需要,采取控制人数、多分批次的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做到防疫不松懈、服务不断档,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支点和枢纽作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职工科学防疫。

四、创新管理机制,激发职工之家建设“生命力”

完善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增强职工之家生机活力,推进职工之家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革新项目运行机制。制定《锦江区总工会服务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采取上门督导、经费审查、进度考核等方式,对职工之家服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工会服务项目往深里走、往实里去。4年来,第三方社会组织依托职工之家,共开展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劳动竞赛、困难帮扶等各类活动1543场,服务满意率在95%以上。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将职工之家工作人员培训纳入区总工会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先后开展19场集中培训,8次组织到杭州、深圳、厦门、广州、上海、百色等地观摩学习和参加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900余人次,不断增强工之家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完善经费使用机制。区总工会与街道、园区工会通过充分调研,联合聘请专业财务人员对各职工之家经费进行管理,形成“月月有清账、年年有审计”的经费使用机制,顺利的保障全区工会服务项目开展,确保经费使用“不卡壳、不断档、不短路”,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好的作用。四是创立互动评比机制。每年组织对职工之家进行评比,表彰先进,充分调动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对职工之家建设的意见建议,半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回复,既增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又促进职工之家建设,始终保持强劲的活力,全区职工群众对职工之家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作者:曾刚、钟平)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