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少了,课堂更有趣了,课后活动丰富了……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巴中市恩阳区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课堂课后齐发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抓牢课堂主阵地 打造高效课堂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是师生为实现高质量课堂学习而进行的全方位准备,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以恩阳区实验中学为例,该校狠抓分层教学,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先后派骨干教师到成都盐道街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绵阳东辰、遂宁大英实验学校、江苏洋思中学等知名学校学习,最终确定以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为蓝本,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摸索形成了自己的"二三六"教学模式,即课前二备(教师备导学案,学生备预习),课后三考(学生定时作业自测,教师周测,学校月测),课中六环节(导、读、议、展、评、布),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新模式。
"双减"新政落地实施以来,恩阳区教育体育系统抓课堂强课后,完善互补机制,持续深化"高效课堂"建设,举办"高效课堂"现场会,先后编印《高效课堂建设优秀论文选编》412篇、《高效课堂建设优秀教学设计选编》425篇。举行"文轩杯"、区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4轮68堂次。
从今年暑假开始,恩阳区第二小学和成都海滨小学达成合作协议,全面学习海滨小学的语文课堂样态改革方法,聘请海滨小学教导处主任刘学平老师担任课改总指挥。打造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样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员参与,不仅着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培养,更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学生课堂上生动、有条理的表达,课后主动参与学习的状态让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从环节设置到资源利用,从"仔细讲"到"放手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能力养成、评价运用,学生基本实现了自主、高效的学习样态,课堂改革初见成效。
就在前不久,花丛小学、来龙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际联动教研活动。花丛小学肖建富老师、来龙小学何敏老师围绕主题语文--神话故事进行阅读教学,杨大山老师、祝儒群老师执教数学--找规律,赵鱼杉老师、刘艳老师执教英语--阅读教学"同课异构"。
在课例观摩环节中,六位老师聚焦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关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学法指导和课堂自然生成,讲解声情并茂、紧抓主题,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浓烈。随后的教研沙龙,听课老师们针对课堂深入研讨,认真评析,客观地剖析了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精彩的点评使与会教师深感受益匪浅。
恩阳区教育体育系统以抓实效为关键,加强教学过程、重点环节管理,优化课堂设计和课堂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校本经验。常态推进云端巡课,并通过开展骨干教师课堂展评等竞赛展评活动,遴选优质课例,建设千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库,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全面深入落实落地。
减作业增体验 减负担提质量
落实"双减",在于"减负提质"。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变革传统课堂,生成有效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要显现它的魅力,让学生喜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哪个学科,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恩阳区各中小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使"双减"政策掷地有声。
11月23日,在恩阳区第二小学3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头戴"相乘得12""相乘得30"卡片的两位同学站在讲台前,等待着手拿数字的同学来找他们。讲台前的同学主动"找朋友",讲台下的同学热心支招。课后,同学们感叹:"我口诀记得牢,朋友才找得快!"游戏活动的创新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双减"政策下,恩阳区各学校教师着力提高作业设计科学性,将作业融于课上练习,确保孩子们的每一次练习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用。
恩阳区实验中学首先在作业布置上进行了改革,"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从内容到形式科学设计、精心选择、严格要求,既减轻学生作业量,又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副校长龙涛说,"例如让学生用英语播报天气就是一大创新。"
"这学期数学没有家庭作业了。"在秋季学期开学全体学生家长会上,恩阳区第二小学校长曹海莹向全体学生家长宣布。但这并非是知识巩固和练习环节的消失,学校在数学学科上推行"减负提质"举措,全体数学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整合教材、课堂精讲精练等,有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知识点的学习、巩固、强化提升全部在课堂完成。系列举措下课堂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以往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这些时间全部被课堂练习填满,将作业无声融入课堂。
"以前回家要花40多分钟写数学作业。现在放学回到家可以看会儿课外书,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5年级学生何悦雯说。
今年7月中央"双减"新政落地以来,恩阳区积极出台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学科作业设计指导意见,不断强化作业管理。在作业管理上求"精",强化教学研究,建设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课堂精讲、学生课后精练。规范作业总量,做到作业布置精选、设计精细、批改精准。同时坚持教、学、考相统一,严控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力求难易程度要与教学要求相当,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兴趣引领课后服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放学后的校园里,每一间教室都"别有洞天"。
日前,记者在恩阳区第二小学看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各种兴趣社团活动,创意美术、书法、足球、花样跳绳……在创意美术社团,辅导教师将欣赏、绘画、手工融会于一体。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
一段时间后,学生遇到问题自主钻研的劲头蔚然成风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坐得住了,总爱谈论手机游戏的减少了,学生也爱看科普书了。
就拿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机器人教育来说,近年来该校着力抓机器人和信息化教育,先后参加省、市、国家级机器人竞赛活动,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巴中市机器人教育"试点学校"称号。"我们早在2017年就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目前有30多名学生参与兴趣社团,还曾经获得过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辅导教师曾敏告诉记者。
据介绍,机器人教育目前还属于新型教育形式,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知识传授式与模仿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教育机器人却完全相反,它以学习者为核心,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完成课程项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缺一不可,挑战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更强,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不只恩阳区第二小学,全区各中小学校众多文体活动百花齐放,从红色教育、模型建造、科技制作、益智陶情、艺美赏析、运动健康、劳动实践等多方面展开。通过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锻炼,动手动脑,发现特长,规划未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恩阳区实验中学,该校以"文化辅导+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形式,40分钟早自习期间语文、英语、等文科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朗读,110分钟晚自习期间集中完成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作业,理科老师进班耐心地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适时答疑解惑,辅导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对学习困难学生做到面批讲解。
同时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学生兴趣爱好,相继开设了田径、足球、舞蹈、器乐、腰鼓、数学思维、文创、经典诵读、演讲与口才等30多个兴趣社团,学生参与率达到100%。
全校学生每天坚持特色朗读,每周升旗仪式上集体经典诵读,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一首歌、下午课外活动开展"星光悦动"特色体育活动,加强体育课的科学性实效性,改革大课间操内容,室内操与室外操结合,常规锻炼与竞技体育结合。
形成了以足球、篮球、腰鼓、非洲鼓、舞蹈、素描等为特色的体艺教育,成效显著,被评为"巴中市青少年举重中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学校"。
今年秋季学期以来,恩阳区教育体育系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课后服务和研学旅行,抓好家校共育,提升核心素养。该区各中小学采取"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工作日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通过提供丰富的课后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喜欢课程和校园,真正让教育"返璞归真"。
同时,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指导学校"一校一案"抓落实,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先后组建教师团队70余人次到成都海滨小学等成渝名校学习,各校均组建起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860个,课后服务渠道不断拓展。积极争取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等人力资源,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专业辅导,课后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恩阳区教科体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双减"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检验,以课堂增效、作业减负、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为抓手,强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作者: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