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中国|承德避暑山庄:集天下景色于一园

发布时间:2021-12-13 11:17: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建于1754年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热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坐落着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这片雄伟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康乾盛世下国力昌盛的象征。

内午门上悬有康熙御书“避暑山庄”四字匾额

康熙在平定准噶尔和三藩之乱后,开始推选“恩威并举、剿抚并用”的政策,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承德一带,山势走向呈西北东南的“龙脉”风水之相,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加之地理位置北通满蒙,南接中原。于是,在当时满贵秋季狩猎的木兰围场的基础之上,开始兴建“热河行宫”和外八庙。

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由平原区、山峦区、湖泊区、宫殿区四大部分组成的清代宫苑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为564万平方米,整体124组建筑,康熙与乾隆时曾各命名了三十六景,共计七十二景。

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在山庄的寝宫,居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这里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也是清代少数民族统治政权下,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族、蒙古族、蒙族、藏族等的文化、政治交流平台。

康熙与乾隆的御碑

避暑山庄的平原区和山峦区依地理而建。平原区以草地和林地为主,草原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也是满族弟子骑射消遣的重要场所。林地称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既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也是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的地方。

远眺永佑寺舍利塔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这里集中修建着寺庙建筑群。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加强蒙、藏等少数民族宗教交流,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也使承德一地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山区的南山积雪亭

湖区有“澄湖”、“如意湖”、“银湖”、“镜湖”等不同景观的大小湖泊共八处。总体建筑设计理念是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巧妙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而成。湖区内碧波荡漾,花木葱笼,亭榭照映,一派江南温婉的秀美景色。避暑山庄内被康熙、乾隆帝钦定的七十二景有三十一景在湖区,可见帝王对湖区和江南美景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文园狮子林景区有着江南园林的风范

宫殿区占地面积约为10.2万平方米。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宫殿区由正宫(即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宫殿区的建筑风格古朴淡雅,利用木材本色修成,远没有紫禁城的华丽之感。宫殿的古朴风格也说明了帝王修建宫殿以追求“闲情野趣”的精神享受目的。

湖区美景

避暑山庄历经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代清帝约90年的时间的扩建,成为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面积约是颐和园的两倍、紫禁城的八倍。热河一带也因此享有着“塞外京都”之誉,表现出清帝王们“集天下景色于一园、移天缩地于一方”的美好欲念,使之成为清初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政治中心。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称赞其“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