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新三年计划开启

发布时间:2021-12-21 09:12: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K
Loading...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包括邛崃山和夹金山的七个自然保护区和九个景区,覆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于2006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生活着目前全世界30%以上的濒危野生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于2016年降为易危),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也是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全球严重濒危动物的栖息地。栖息地还是世界上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长着属于1000多个属种的5000到6000种植物。

©UNESCO

2017年至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三期框架下,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雅安片区推动社区养蜂可持续生计,制定生态友好型蜜蜂养殖及蜂蜜生产的流程和标准,帮助当地建立了养蜂合作社并孵化了“仁娜斯巴”合作社蜂蜜品牌。2018年,项目将经验拓展至卧龙,依托合作社建设治理和社区参与蜜源植物监测的经验,研发了自然教育课程模块并面向当地小学和社区开展了13次试讲活动。

2021年,随着项目四期的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紧扣中国“十四五”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山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合作,将养蜂可持续生计试点活动升级为“熊猫大使”行动。“熊猫大使”倡议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的核心价值之一“熊猫”为标志命名,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和参与,而“大使”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联系。依托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的大背景下,这一行动有助于当地探索旅游转型、设立研学游的规范标准体系、推动遗产教育和研学游当地人才培养,促进当地社区生计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UNESCO

作为“熊猫大使”行动的第一步,2021年10月2日至6日,以“创意体验赋能遗产教育,多元生计促进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遗产教育工作坊在卧龙举行。来自10所大学的31名学生(77%女性)参加。工作坊围绕“认识大熊猫栖息地”、“寻踪大熊猫栖息地”、“认识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社区生计”四大主题单元,由中山大学及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相关专家为工作坊学员进行理论讲授和现场教学。在专家指导下学员们反复研究与讨论,为卧龙自然保护区设计了一套专业中英文解说词、一套创意自然教育教材、10套文创产品、一套研学课程、一套蜜蜂营销方案等指导当地发展的系列成果。基于工作坊的成果产出,项目面向养蜂合作社的7名当地村民(42%女性)举办了一期线上产品包装社区培训班。

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参照项目三期下编写的蜜源植物手册鉴别遗产地蜜源植物 © 中山大学

以此为开端,“熊猫大使”行动将继续围绕遗产价值建构、社区能力建设、公众传播和拓展伙伴关系四个层面,更新遗产地解说体系,完成中小学遗产教育课程设计、为当地社区和就业者搭建文创产业渠道、培训研学旅游导师、传授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等内容,实现多元生计带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信号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