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用绿色“修复”之笔,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3-08 10:47: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朱海峰 王竹玉 纵昕  |  责任编辑:刘怿艺
分享到:
20K
Loading...

初春的解忧湖,波光潋滟,水鸟争鸣,作为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三期工程,这里已是花草萌芽,春意盎然。解忧公主站在如画的滨湖风景带中,庇佑着千百年后的故土儿女。这个才1岁的770亩生态湖,是贾汪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大力气治理“自然生态”的成果之一。

解忧湖

2019年,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启动,作为江苏省四家试点之一,贾汪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按照“宜农则农,宜湖则湖,宜建则建”的原则,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再造,建设开放式城市湿地公园,打通城市水循环,全方位构建宜美宜居的生态命运共同体,为全省和全国生态修复、绿色转型发展走出了“贾汪样板”。

变“灰蒙坑洼”为“宜游花园”

贾汪,这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上百年煤炭开采给贾汪带来过荣光,也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包袱,13.23万亩的采煤塌陷地和283座裸露荒山,如何治理这些城市“伤疤”?

解忧湖

贾汪区积极抢抓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和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等政策契机,大力推进采煤塌陷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再造,因地制宜,先后实施了潘安湖、月亮湖、解忧湖、龙吟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完成各类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总面积9万余亩,再造耕地5万余亩,形成湿地景观1.18万亩。

其中,潘安湖在全国首创“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两期建设累计整治塌陷土地3万亩,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首批十大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如今的潘安湖,坑洼灰败早已无影无踪,呈现碧波万顷、湖阔景美、飞鸟蹁跹的动人景象。

潘安湖改造拉开了贾汪生态转型的大幕,督公湖、月亮湖、解忧湖、凤鸣海……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完成,百年煤城荡涤掉煤灰,重现河流绕城、湖水映城、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泉城”风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印证。

大洞山梯田

让“光秃山头”披“绿色衣裳”

310国道旁,大洞山南麓,每隔数十米,一层层梯田沿山麓而上,梯田之间,一棵棵石榴树风中摇曳,可以想见三个月后榴花初绽红胜火的美丽景观。从2020年起,贾汪区开展大洞山南麓梯田整治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形成“山上林、山腰果、山下田”的生态景象,建起一道稳固山地丘陵的绿色屏障。这是贾汪区植被复绿、退耕还林构建田间生态廊道,发展生态农旅的一个缩影。  贾汪境内有大小山头283座,山体多为石灰岩,岩石裸露率达50%以上,山高坡陡、缺水少土,植被生存环境差,生态条件恶劣。近年来,贾汪区持续推进荒山造林工程,坚持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3.2万亩、荒山绿化2.7万亩,山体层林叠翠,城乡满目葱绿,好山好水好风光与新城新区新农村融为一体,成为全国石灰质山体绿化造林的样板工程。

恢复绿水青山,就是再造金山银山。

贾汪区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再造,打造美丽宜居生态家园,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生态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朱海峰 王竹玉 纵昕)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