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新花都:斗南会客厅“11235”工程 打造“5分钟响应”文明实践服务圈

发布时间:2022-05-05 10:11: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K
Loading...

呈贡斗南,亚洲花都。

这里,当年一枝籍籍无名的剑兰,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奋斗,已成长为现在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鲜花,不仅仅是斗南的根脉,更是斗南的记忆与归属。

2022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改进和创新斗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模式,斗南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建设呈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斗南会客厅(以下简称“斗南会客厅”),并深入推进“11235”工程,打造“5分钟响应”文明实践服务圈,以生动活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斗南政治、经济、产业、民生、生态全面进步,为高质量建设“春城花都展示区、现代科教创新城”贡献斗南智慧和斗南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设一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

依托斗南花都党群服务中心、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整合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呈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斗南会客厅。会客厅主要服务辖区企业、花商、花农、属地居民和游客,并逐步向外辐射拓展。

会客厅以开放式活动空间为主,包含人才成长共享空间、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行李寄存区、花都大讲堂、“星星点灯”民生微实事志愿服务点等功能区。

以呈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斗南会客厅为核心,在殷联社区、花卉交易市场、花拍中心、斗南社区等区域设立9个服务点,组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集群,形成一个5分钟志愿服务圈,为辖区企业、商户和各类人员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同时,结合辖区党建工作实际,会客厅将与斗南花都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让会客厅真正成为理论宣讲的前沿、文明实践的堡垒、党群服务的阵地、社会治理的中心、改善民生的依托,维护稳定的根基。

搭建一个

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动平台

由呈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斗南会客厅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以斗南花都党委和斗南街道党建联盟为基础,整合辖区各类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讲习所、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辖区学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街道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和戏剧团,辖区各类企业、事业和科研单位,海洋公园和湿地公园,以及区级职能部门优势资源,搭建一个以区域文明实践联盟为主、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各方资源共享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在搭建各方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基础上,建设斗南开放式人才成长共享空间。在温馨的环境中,向来访客人展现斗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宣传推荐斗南的鲜花产业。此外,定期邀请行业大咖、专家学者、企业老板一起扎堆,进行资源对接、职场社交、思维碰撞,一起为新斗南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组建两支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以服务斗南花卉产业健康发展为主题,基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阵地集群和智慧斗南平台,整合辖区资源力量,组建规模为300人的志愿服务队。

1“花精灵”服务队

设计人数200人,由辖区企业代表、在校学生和离退休老年党员、干部组成,下设剑兰花、报春花、向阳花、长寿花4个花精灵志愿服务队,主要从事新时代理论宣讲和旅游会展接待志愿服务工作。

2“七色堇”志愿服务队

设计人数100人,由党员先锋队和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和志愿者代表组成,下设初心、先锋、雷锋3个服务小队。主要从事社情民意收集、民生服务等工作,并及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创新三项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机制

由呈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斗南会客厅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聚焦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规范运行,按照对接、协调、筹备的工作流程,定期召开各相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推进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内提文明实践工作效能。

与此同时,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动平台,聚焦辖区单位共建工作实际,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以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为抓手,推动成员单位间需求、资源精准衔接,整体提升联动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水平。

建立活动轮值轮办机制。聚焦破解辖区人员类别复杂、阵地难建、活动难搞、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坚持以成员单位为主体、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建立活动轮值轮办机制,每月在会客厅定期组织筹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影响力。

推动五类

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常态化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集群建设为牵引,形成文明实践工作、会客洽谈、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合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产业发展+志愿服务+人才培养+民生保障”为抓手,通过讲、文、育、养、帮等形式,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便利化、品牌化,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在实践中讲好斗南花都故事,传播斗南正能量,推动花卉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斗南人民幸福指数。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文明实践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花都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头、百姓家中,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乡音土话,讲党史、谈发展、拉家常,让乡亲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建立“花都大讲堂”直播基地,通过“文化搭台、理论唱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理论宣传、文明舞台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创作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李克强总理夜访斗南、斗南花潮等主题文艺宣讲、花灯、三句半、小戏、小品等,在直播间定期开展“一枝花故事荟”特色宣讲服务,引导辖区党员、干部、群众树立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以志愿活动服务队伍为主体,广泛开展讲文明礼仪、学党史国史、送文艺节目、献温暖爱心、送健康科普、“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着力营造文明、祥和的浓厚氛围;聚焦滇池保护议题,开展“滇池守望者”“百米净摊”“保护母亲湖”等志愿服务,影响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为滇池保护工作提供一份“斗南样本”。

因地制宜,开展“花都红色先锋”人才成长训练营和“价值工程—她力量”妇女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助力辖区企业发展、产业共荣,培养一批优质产业、关键岗位上的技能人才、职工先锋。

搭建斗南失地农民再就业、花卉经纪人、新一代种花人交流培训平台,定期邀请知名行业专家、大咖和企业家分享行业发展经验,传授产业发展技巧,邀请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服务企业、技能提升类活动。

整合辖区科普资源,设计不同志愿服务内容,如“乡村振兴研学服务团”、“党群服务研学服务团”、“花卉科普研学服务团”等,提供菜单式“点单”服务;提供实习实践基地,搭建科普训练营,开展“我是小花农”—今天我卖花”、“向阳花”小记者科普团—花朵知识我知道”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会客厅成为学习交流、参观访问、科普教学的主阵地。

广泛、积极开展“美丽斗南”卫生环保活动和“明德花都巾帼讲堂”,引导辖区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建设当中,潜移默化影响身边人,养成生活好习惯,养成文明好习惯。

通过开展“花香斗南健康花都”医疗健身活动,与辖区党建联盟单位互联共建,为辖区居民群众送健康,提升健康意识。

针对辖区特殊群体,积极开展“民生微实事”个性化微心愿社会认领和捐助活动,通过“星星点灯”微心愿服务项目的实践,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微心愿实现中显著提升。

举办资源对接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花卉企业、花商花农责任清单和诉求清单,形成“心愿树”、“问题树”和“方法树”,从而全面搭建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平台。

昆明呈贡融媒体中心供稿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