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姑苏:织密社区“战‘疫’网” 架起党群“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2-05-05 13:22: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戴彬、陆茗  |  责任编辑:刘昌
分享到:
20K

“马叔叔,这是卫阿姨今天需要的菜,麻烦拿给阿姨哈!”每天一大早,在福运公寓门口就能看到由外卖、快递小哥组建的“齐心(骑行)抗疫先锋队”队员,准时把居民下单的菜拿到小区门口,再由小区里的“海棠先锋”志愿者给腿脚不便的居民送货上门。疫情期间这样的爱心“接力”时时在苏州市姑苏区各小区门口上演,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者,用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共同保障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便利,携手让疫情防控更有力度、让小区治理更有温度。

疫情之下,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微型战场。面对较为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基础设施薄弱、老旧小区多、人员结构复杂等基层治理难题,保护区、姑苏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打造社区疫情防控“安全墙”。 “通过严密‘组织网’、做优‘服务网’、拓展‘共建网’,不断健全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末梢‘根系’,在引领基层治理、落实重大任务中,着力构建‘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幸福提升’格局。”保护区党工委委员、姑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瑜表示。

严密组织在“疫”线 把战斗堡垒筑在最前沿

“吴阿姨,今天你值班啊!”天河花园的居民路过小区门口看到认真查码的吴真宝,都会跟她聊上两句。68岁的老党员吴真宝,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天河花园小区共治党组织的一员。天河花园是一个无物业管理小区,为了搭建共商、共建、共治平台,小区里8名热心党员成立了小区共治党组织,平日里关注小区环境、居民呼声,组织居民共同管好“大家”;疫情期间,共治党组织成员投身防疫一线,带领小区党员居民参与小区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出入口值守等各项工作,让小区居民生活有序、住得安心。

姑苏区作为古城区,面临着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多的实际,为切实解决部分小区、街巷、院落管理空心化问题,去年以来,保护区、姑苏区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推动组织触角向一线扎根,目前已建立120余个小区(街巷、院落)共治党组织,把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物业服务企业党员纳入其中,明确对“治理圈”内各项工作、各类组织的组织引领,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

疫情发生以后,作为“社区党组织-小区(街巷、院落)共治党组织-‘海棠先锋’队伍”三级社区疫情防控机制的重要一环,小区(街巷、院落)共治党组织及时从“共治共享”的治理常态转变为“联防联控”的战时状态,无论是小区门口车辆登记、核酸检测扫码测温,还是为小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同时,小区一旦进入管控封控状态,小区共治党组织第一时间就地集结充实到管控区“行动支部”,发挥了解居民底数、熟悉居民情况的优势,为服务保障管控区居民生活提供助力,真正做到“关键之处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

服务健全在“疫”线 群策群力是最坚强的后盾

“明天要做核酸检测,请各位居民根据社区安排,分时段有序前往各楼幢相对应的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每次开展核酸采样时,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的20名“海棠先锋”都会第一时间在小区楼幢微信群发布通知,做到小区1765户居民半小时通知到位。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积极发动日常重点联系的不同楼层的居民骨干及时了解居民需求,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正是因为建立了常态化的走访联系机制,才使得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宣传到位、小区居民诉求及时解决到位,同时我们将居民日常活动的‘小巷红韵’微阵地改造成核酸采样点,做到了平战结合。”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荣介绍。

为不断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去年以来,保护区、姑苏区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延伸“1+10+N”党员联系群众组织触角,培育了千余名“海棠先锋”队伍,推动工作力量在一线整合。“海棠先锋”按照“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要求,通过入户走访、谈心交流、志愿服务,做到联系的区域、居民全覆盖,户情、民情全知晓。同时,深入推进“千朵海棠∙花开姑苏”党建服务体系建设,建成273个“小巷红韵”微阵地,为议事协调、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等搭建平台。

疫情发生以后,“小巷红韵”微阵地“变身”核酸检测采样点、防疫物资周转站、小区临时服务点。在小区共治党组织的带动下,“海棠先锋”站了出来,居民群众跟了上来,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老娘舅等基层治理力量不断在疫情防控一线充实凝聚,他们时而是核酸点位的值守人、时而是小区巡逻的当班人、时而是困难家庭的敲门人……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发挥各自优势,在社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竭尽全力、守望相助,“像党员一样去战斗”是他们最坚定的决心,构筑了群防群控最坚实防线。

广泛集结在“疫”线 群众所需就是行动所向

“自从有了徐老师的辅导,我很多学习上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妈妈也不焦虑了!”家住二郎巷28号的三年级学生赵恩俊说道。疫情期间,一批来自苏大、振华中学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成立了“大风车学习帮帮团”,加入社区“海棠合伙人”团队,为辖区内学生,特别是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免费课程辅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小巷医生”每周采取预约制开展诊疗服务,提供血压测量、用药咨询、药物配送等服务。双君物业“金手指”生活保障团队为周边独居老人提供家电维修、修理管道等,随叫随到……在社区党组织的链接下,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进来,共同为疫情防控增添一抹暖色。

为切实解决社区服务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整合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资源,通过“党建搭台”的方式,开展下沉式政务服务、互助式居民志愿服务、枢纽式社会服务、联动式党建共建服务,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促进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推动为民服务在一线优化,持续深化形成“握指成拳”的共建合力。

疫情发生以后,姑苏区各商会协会、联盟企业主动发挥自身行业优势,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41个,为“疫”线捐钱捐物、为居民解决各类需求。外卖、快递等新就业群体首批组建了600余人的“齐心(骑行)抗疫先锋队”化身“流动宣传员”“需求速递员”“困难纾解员”“防疫观察员”,到社区报到、当“移动前哨”,穿梭于大街小巷助力社区疫情防控、便民服务……各领域运用专业专长全力为全区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和各项专业服务。(戴彬、陆茗)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