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赋两强” 南京书写“街镇治理”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2-05-31 09:13: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林巧芬 傅秀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在南京,绝大多数街道网格员可“移动办公”,老人坐在家里即可开通市民卡;在乡村,全科社工变身“行政管家”,居民证照等事项“不见面”办理;镇街行政服务窗口,企业审批“多件事,一窗办”已成常态……

南京市主动改革求变,在江苏省“1+4”基层治理模式整体布局下,全面推进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两赋两强”集成改革,构建了机构设置综合、资源力量下沉、权责边界明晰、服务管理高效、运行机制科学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为中心城市核心区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可参考的有益路径。南京成果,数据可鉴:全市101个街镇全部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站),实现党组织、党的服务、党的监督全覆盖;全市共向街镇下沉各类人员3799人,在全市1232个社区(村)实现了便民服务站点和网上服务全覆盖,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各街镇也根据自有特色,打响了多个特色改革品牌,“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动能澎湃激昂。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   史交汇点,南京勇担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历史使命。南京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街镇集成改革,  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努力  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更加有效地激发基层治理体系的活力、创造力,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有效解决基层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放权赋能,基层民生服务再突破

全科政务“一门受理”、民生服务“24小时在线”……近年来,获得广泛肯定的栖霞区“不见面审批”,目前已升级至5.0版本。以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尧化街道为例,该街道先后启动了全域党建、全科政务服务、综合执法、社区居民养老服务等10项改革试点工作,用“集成改革”推动基层善治。

“刚开始群众办事时,不少事项的审批权限在区里,事项接收到办结至少需要2个工作日。现在审批权限下放、行政人员下沉、部门壁垒打通,多数民生事项‘立等可取’。”尧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永怀说,现在就连居民创办企业申办营业执照,都不用再往区里跑,改革赋权,既便民又惠企。

在改革探索中,栖霞区政府与街道共同发力,探索出的“尧化标准”入选了南京市委改革办系统十佳优秀案例;提炼总结的“尧化经验”入选了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集;创建的“居家养老连锁服务”,获评2021年度南京市标准化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

尧化街道种下的街镇集成改革“试验田”,正在惠及近40万栖霞区居民。

秦淮区,一直以来走在全市街镇集成改革的前列,并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  基层治理“两赋两强”经验做法。  改革中,秦淮区通过机关行政人员“下沉”,在全区12个街道构建并强化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模式,细化全区1020个综合网格和192个专属网格,分别配备1346名专职网格员和192名专属网格员,推进“网格+警格、网格+城管、网格+专项行动”等社会治理要素融合,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通过改革,秦淮区在辖区街道、社区实现了权责在基层明晰、资源对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集中、问题在基层解决,破解了基层治理“权力有限、责任无限”“资源虽有、调度困难”等共性难题。

上述做法,正在南京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南京全市1232个社区(村)实现便民服务站点和网上服务全覆盖。“街镇集成改革”与“宁满意”工程形成的叠加效应,在涉及居民群众办事的户政、出入境、社保、民政、卫健、残联、水电气等事项实现“一城通”“一区通”基础之上,“一件事一次办”“极简审批”“代办代缴”等行政服务正在向基层延伸,且已打响了多个改革品牌。

江宁区将34项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  项  赋权街道之后,“审批服务一窗口”已在辖区10个街道、201个社区(村)推广落地;浦口区的“心中有浦”政务服务品牌已遍布全区……通过改革,街镇行政多部门“合多为一”,新机制高效推动网格员、全科社工“帮办代办”,正在为更多南京人带去办事“一次都不用跑”的幸福体验。

靶向发力,街镇深层矛盾再聚焦

在江宁区汤山街道全域治理集成指挥中心大屏上,审批服务、综合执法、数字城管、全要素网格等9大模块的动态信息一目了然。点开全要素网格模块,辖区内人口、家庭、房屋、单位、设施等相关信息清晰呈现。

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全要素网格以社会治理精细化为目标,将全街道科学划分93个综合网格和23个专属网格,再按照综合网格“一格一员”要求进行配署。

“矛盾化解、安全排查、治安巡查、入户政策宣传……每个网格员就像一个流动的哨兵,通过手持式终端,上传下达民意社情。”这位负责人说,网格员对网格情况要做到“尽在掌握”,将所有人、事、物一网兜住,倾听诉求,发现问题,小事当场办,大事上报办,立求网格“微服务”形象深入人心。

汤山街道全要素网格是江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一个缩影。作为南京市“集成改革”试点区,江宁区一手抓“网格服务”,通过探索网格、警格、安全格、环保格、12345、法律公共服务平台“1+N”多网融合智能联处模式,推行“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网格员+调解员”的联合调解模式,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发现在村区,化解在街道。

在南京,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对基层赋能赋权的做法,  形成  各区特色“套系”。秦淮区探索区街联动执法“吹哨报到”监管机制、高淳区探索向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执法中队模式、江北新区正在构建“全能型执法”队伍……各街镇整合城市管理、安全监察、市场监管、消防等各类执法机构和人员纳入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实现“一个街镇一支队伍”。

为避免出现执法频率过高、多头执法扰民问题,南京市委编办会同市司法局推动各区制定并公布《街镇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详细目录清单》,以清单形式逐项划定区街(镇)职责边界。

以高淳区为例,依托全域“综合执法一队伍”改革,向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执法中队。近一年来,各街镇共办理城管、农业、文旅等各领域案件796件,投诉工单数量减少了近10%,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系统集成,改革叠加效应再放大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也是改革的难点和深水区。这也决定了街镇集成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摸石头过河”的勇气,也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的智慧。

2017年,南京市启动了秦淮区、江宁区、高淳区“街镇集成改革”探索之路。经过前期筑基夯台、立柱架梁,2020年起,南京市吹响了全面推进“两赋两强”集成改革的号角,并制定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任务分解方案》以及《工作口径》《评估办法》,确保推进过程中,街镇层面对下移事权“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蓝图绘就,导航开启,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遴选出50名党员骨干,“一支一策”推动基层党组织集中提升,101个街镇全部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或党建工作站,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服务全覆盖、党的监督全覆盖。江北新区实施“星汉灿烂”党建强基工程,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75个、党员驿站100余个,构建起了“三横四纵”党建联盟。

江宁区结合五年的改革经验,推行的“三进两定一融合”工作机制,将党组织建在网格、强在网格,选配“一肩挑”网格党组织书记,201名区管正职干部成为“社区帮手”、1955名机关中层干部作为“网格帮手”、40846名街村党员作为“群众帮手”,构建起上下联动,政令通达的“服务型”基层治理党建网。建邺区围绕“街镇集成”,深化非公企业党建“双融双提”工程,举办“两新”书记论坛,搭建“线上+线下”智慧党建平台,率先成立6家社会化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打造10个“红色物业、同心共治”示范点。

疫情“大考”,检验了南京的发展韧性,也考验了“街镇集成改革”积蓄的基层党组织能量。

其间,秦淮区E家微信小程序高效发力,网格员、协管员与街镇行政执法主体以“磨破鞋底”“磨破嘴皮”的效率与作风,执行着城市疫情防控整体安排;建邺高新区党建品牌——企服专员“红小莫”以“连—排—班”的形式逐楼敲门,协助企业搞流调、排采样……在江宁、在高淳、在溧水,壮硕了的街镇发挥了强力作用,密织出了韧性十足的基层防控安全网。

发展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守不移深化改革。从南京实践看,“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无一不是在依靠改革破障清野、革故鼎新中实现的。

踏上新征程,百年再出发。南京市将  继续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统领,赋权增能、减负增效,全面推进街镇和城乡社区治理,  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林巧芬 傅秀)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