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生长的根本。在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钱荡村,有一条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古马干河,河水浇灌着农民的幸福田,也滋润到村民的心田。
古马干河横贯东西,将钱荡村分隔成钱荡和薛港两个小区。整个钱荡村流域内错落着6座泵站,依托村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硬质水渠,将干河河水引至钱荡和薛港共1958亩的土地上,浇灌着薛港的稻田麦地、钱荡的高瓜韭菜。同时,瑞年米厂的可拆卸式码头也在不停运作,将村民辛苦大半年的收获通过输送带输上货船、送到远方,带到城里的餐桌上。
水承载着过往,也托举着梦想。据族谱记载,远在600年前,钱荡村为沼泽地带,河沟纵横,芦苇成片。钱氏族人首居于此,故名“钱家荡”。勤劳的钱荡人民积极疏浚河道,通过肩背人挑,费数百年之功,让钱荡和黄池小区有了如今的模样:1条干河上连着5条支河,周边点缀着10余个池塘;钱荡支沟,南连古马干河,向北穿过村庄,河东的叫钱荡,河西的喊黄池。曾经为纪念“十大会议”而建造的七孔“十大桥”恰好将黄池和钱荡连接,黄池的小孩赤脚扛起小凳子,踩着桥上的石子,去钱荡的晒场看露天电影;钱荡的小孩跑过十大桥到供销社打酱油。
岁月如梭,曾经的“小孩”渐渐长大,“十大桥”也变得破旧,桥面坑坑洼洼。钱荡村党总支书记朱毅带领“两委”成员,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发动全村的能人志士筹得资金20余万元,让“十大桥”换了新颜。现如今,小轿车、电瓶车平稳驶过“十大桥”,彻底告别了“先上后下”的颠簸感。
在古溪镇水利站的多次考察、多方筹措下,桥下的钱荡支沟也告别了“两岸沟壑纵横、树木倒伏丛生”的乱象,迎来了她的新生——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开工了。随着河道清淤截污、生态护坡、植树成林等多项措施并行并举,钱荡、黄池、薛港这三个以水命名的小区真正变成了水清岸绿的宜居小区。
(朱毅 钱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