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打卡狂魔”们,也不曾想到,在南京主城CBD里会藏着一座动物园。
南京建邺金鹰世界B2楼,就有这么一家,且规模不小,动物种类逾百,共有“3000+”萌宠在此等待“交朋识友”。
金鹰动物世界内有“美人鱼”和海狮两大特色表演区,15个萌宠展馆,聚合了全球各地的小可爱,包括羊驼、土拨鼠、矮马、麦哲伦企鹅、鲨鱼、海狮等。
《读书朗》歌是这么唱的:小嘛小儿朗,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暑期的金鹰世界“萌宠乐园”就是这么个学堂。
这里四季清凉,生物展、海洋展和儿童乐园齐聚一堂;这里有奇趣萌宠互动、科普教育……最要紧的是,这里下雨打雷,心不慌。
自从“小浣熊”印上了干脆面,小浣熊就有了别称“干脆面”。
浣熊的一生就是吃。名字的来源也与吃有关: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里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浣熊的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显得特别可爱。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慢速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就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虽然是食肉目动物,但浣熊偏于杂食。春天和初夏的饮食主要有昆虫、蠕虫等;夏末、秋季及冬天,它更喜欢吃水果和坚果。浣熊喜欢捕获的猎物是鱼、鸟蛋和一些两栖动物。
相信大家对袋鼠都不陌生,记忆中的袋鼠都高高壮壮,一身强健的肌肉,甩着一条粗大的尾巴,蹦蹦跳跳。
金鹰动物世界里也有袋鼠。这里的袋鼠品种为灰大袋鼠,是植食性动物,以鲜草或干草为食,搭配适当叶子菜类果蔬及杂粮窝窝头。
袋鼠大大的的尾巴用途很大,慢行时,起第“五肢”的作用;跳跃时,则向后伸直,用来平衡身体;遇敌时,又是自卫和进攻的“武器”,如果敌手被它那粗壮有力的尾巴击中,就有致命的危险。
大袋鼠的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刚出生的幼崽只有一个手指大,眼睛虽看不到东西,却可本能地钻进育儿袋。
羊驼有点像骆驼,它的颈较长,蹄子是肉质的,走路的姿态类同,胃里有水囊,根据这些特点,又被称为“美洲驼”。
但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外形和构造与骆驼又有很大的差别。
相较于平常我们熟知的骆驼,羊驼的身体较小,背上无肉峰,四肢很细,脚的前端有弯曲而尖锐的蹄,脸细长,耳尖长,眼睛很大,尾巴短,毛细长,特别是它的足趾,比骆驼要分开得多,这是为了适应于在岩石上行走和涉水游泳。从这些特征来看,羊驼又更像是绵羊。
蓝孔雀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世界多地有饲养,是印度的国鸟。也是伊朗两种国鸟之一。
蓝孔雀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在圈养情况下以玉米、小麦、糠麸、高粱、大豆及大豆饼和种青草为主,以鱼粉、骨粉、食盐、多维素、氨基酸、添加剂等为辅。
蓝孔雀羽片上缀有眼状斑,这种眼状斑是由紫、蓝、黄、红等构成,它们开屏时光彩夺目,尾羽上反光的蓝色颜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此外,蓝孔雀还会抖动其尾羽,发出“沙沙”声。雌性蓝孔雀比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性吸引,它们不善远距离飞翔,双腿却十分强健,奔走如驰。
麦哲伦企鹅又称麦氏环企鹅,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也是群居性动物。
它们的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可直接饮用海水,通过体腺将海水的盐分排出体外。
麦哲伦企鹅一般以小鱼、小虾及小型甲壳类生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多风暴的岩石耸立的南美洲南海岸和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每年9月,麦哲伦企鹅在巴西度过冬天后就回到阿根廷和智利进行繁殖。
南京金鹰动物世界早在2019年就对外开放了。受疫情影响,真正开放的时间并不长。近两年,金鹰动物世界内修科普文章,外拓动物种类,以动物世界的教育功能为主,开展了不少动物科普研学工作。2020年和2021年,南京金鹰动物世界分别被授予“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成立近三年来,南京金鹰动物世界共接待团队科普研学活动200多场,其中小小饲养员团队80多场、夜宿团队20多场、团游100多场,科普研学课程走进了100多所学校、10多个社区……
作为省、市两级的科普教育基地,南京金鹰动物世界正在动物科普路上不断前行,为大小朋友们提供一个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优质科普场所。
除金鹰动物世界外,建邺区现有各级科普基地1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市级14家,一些如云锦博物馆、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南京五瑞双碳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都是值得暑期打卡的去处。
近期,建邺区科学技术协会还将依托科普基地,面向青少年开展“建邺科普游”活动,串起建邺科普基地,让“市内游”活起来,也让青少年们动起来。(建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