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四+督查”做法获国务院点赞

发布时间:2022-06-13 16:19: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南京市共有5项获得督查激励。其中,建邺区作为南京市唯一获得表彰的区光荣上榜。

此次建邺区获得点名表扬的重点工作包括:高度重视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工作,在创新优化督查落实方式方法、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

获得表扬的省市区,均将获得含金量很高的激励支持。

建邺区“跨部门综合监管”等创新优化督查的相关做法,曾多次被《经济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并作为典型案例被江苏省政府政务信息“江苏省积极探索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持续提升监管效能”采用,获得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那么,建邺区“创新优化督查”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效能+督查”

为跨部门监管搭平台

为使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尽早、尽快落地,建邺区建立起“一会两函”工作机制,即通过定期组织协调会、发送督查提醒函、督查建议函,推动重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对千万级人口城市来说,“主城区停车难”是个通病。为破解这一难题,建邺区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中,就将“沉井式”停车场建设列入其中。

为确保该事项快速推进,区政府督查部门牵头,每月组织项目协调会,建立“困难问题搜集、专题协调明确、限期交办解决、督查办结情况”的闭环处置机制,发送督查提醒函8次。

跨部门监管,成功推动全国首个超深竖井立体(深度68米)停车库项目如期投入使用,缓解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并受到CCTV13频道《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多个栏目集中报道。

“专业+督查”

为跨部门监管出实招

近年来,南京市的空气质量、水土环境持续改善,其中建邺区创新推出的“专业+督查”的做法功不可没。

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工作中,建邺区建立“政府办专职+街道部门专员+外围专业兼职”的专兼职督查队伍,以“ ‘压’每微克,‘抢’优良天”的力度,安排财政资金确保工作高效、有力推进。

督查中,建邺区还联合中科院大气所、国防科技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环境专家团队,为扬尘管控、道路保洁等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高效督查团队,加上专业指导,一些如挖掘机炮一体、砂浆密闭作业、焊接废气收集、金属爬架冲孔网等降尘工艺得以推行,在国控点核心区12家工地试点6米围挡,有效提升技防水平,2021年建邺区PM2.5浓度均值和优良天数比率均实现“双达标”。

“数字+督查”

为跨部门监管增实效

建邺区用好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定期梳理平台中群众关心的重难点问题,通过督查推动建立智慧执法场景,实现标准化流程对违规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调度处置”。

比如,在河湖水质提升专项督查中,建邺区就通过梳理“12345”工单,发现怡康河水质变差,引起居民投诉。

接到投诉后,督查部门立即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分析研判,针对街边商户雨水篦子偷排污水问题,创新建设智慧化监管手段,并向科技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专项督查介入后,将11条重点路段的17路摄像头接入智能识别系统,共抓拍处置违规倾倒事件130余起,从源头控制河湖污染问题。

“协同+督查”

为跨部门监管建体系

为确保各项推进工作行稳致远,建邺区建立的“政府统一领导、政府办牵头抓总、部门贯彻落实”的督查工作体系是个“总引擎”,也是该区高效落实“重点决策部署”的底层逻辑。

工作中,区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督查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督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采取多部门联合督查的办法,强化部门间交流互通、协同配合,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推动落实的工作合力。

以文明城市创建中“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为例,政府督查部门按照区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要求,联合城管、街道等单位多次现场检查,推动政府与共享单车企业协调作战,严格对共享单车企业管理情况的考核评估,依据考核结果对各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份额进行调整,形成了共管共治管理模式。

在共管共治管理后,在有效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建邺减少路面单车1万余辆,在南京市各区中唯一获评 “南京市创建文明城市优秀单位”。

“四+督查”

探索形成一支“共管力量”

通过效能、专业、数字、协同与督查的结合,有效整合了监管、执法、应急资源力量,促进跨部门协同的也只有能融合和流程再造,探索形成了跨部门综合执法的一支力量。

为给这支力量持续赋能,建邺区围绕不同领域,梳理明确执法事项权力清单,下放街道行政和处罚权132项、公共服务类事项14项、综合行政执法检查事项清单1233条,下沉执法人员130余名,创新成立了跨部门集成调度的“一个中心”,由该中心调度这支综合执法力量。

建邺区统筹推进区、街两级指挥调度一体化平台建设,整合区域内人口、企业、地理、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接入“12345”、数字城管、社会治安、卫生健康等各类信息化管理端口,完成6个业务系统、23类13000多个物联感知设备接入,对重点监管事项进行智能识别智能发现,问题工单自动派送给一线处置人员。

建邺区还结合事件的发现、推送、处置、反馈、评价等阶段,对事件处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细分,制定机动车违法停放、雨水篦子违规排污、小区破墙开店、占道经营、群租房整治等22项基层治理事件标准化处置流程,探索形成了跨部门规范监管的一套标准。

其中,《基于消防感知设备的“九小场所”和独居老人住宅火灾处置规程》等3个处置规程已通过南京市地方标准评审。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建邺区通过“四+督查”机制,形成纵向有层层督促、横向有专业赋能、点上有数字加持、执行面部门协同的工作闭环,既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南京乃至全国提供了探索经验。(建邺播报)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