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四川泸州:咀阳村在悄悄“变脸”

发布时间:2022-06-21 16:29: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传福、李悦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连日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泰安街道咀阳村上千亩荷花迎风绽放,吸引不少周边游客来荷花基地赏花、拍照。泰安街道地处泸州“后花园”,咀阳村作为街道的“山区”,近年来,街道围绕泸州市“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上做“文章”,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昔日的咀阳村,如今在悄悄“变脸”,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千亩荷花开 游客纷纷来

咀阳村地处泸州城东、长江以南,距中心城区6公里,是泸州国家高新区发展核心区域。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力充足、土层深厚,有着几百年的种藕历史。

作为泸州的“后花园”,早年,泰安街道瞄准农旅结合发展的思路,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村民大面积栽种观赏性荷花和经济性荷花,确保经济与观赏两不误,既促进农民增收,又吸引游客促进近郊旅游发展。

走进咀阳村,夏意正浓,荷花基地的游客栈道上,不少游客纷纷拍照赏花。这里,已经成为游客的好去处。

“截至目前,全村6个社栽种荷花4000余亩,其中咀阳村核心区就达1500亩。”据街道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为了打造好荷花基地,泰安街道还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荷花基地周边白加黑村级公路22.8公里,同时,给荷花基地修建了游客栈道,方便游客游览。

“要是到了周末,荷花基地里经常都是两三千游客,有时候停车都有点困难。”谈起当前荷花基地受游客热捧的状况,该村村总支部书记杨朝华显得有些激动。

荷花开了,游客来了,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拓宽了农民致富的路子,促进了家门口就业。

“自从荷花基地打造好以后,我家栽种的番茄就再也不愁卖了。”咀阳村1社村民张正德是当地的菜农,不仅栽种了莲藕,每年还栽种了6亩番茄。因为番茄的品质好,深受游客青睐,家门口就销售一空,年收入50000余元。

“以前我在周边打零工,自从有了荷花基地,我就在家门口就业了,不仅照顾了家人,一年下来也有50000余元的收入。”在该村民宿修建现场,咀阳村1社村民李小军正在砌砖、抹灰,干劲十足。

与此同时,荷花基地还带动了当地的农家乐、种养殖业发展,农民人年均增收20000余元。

打造提档升级 咀阳村在“变脸”

“泰安街道,半城半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也要跟上,不能顾此失彼,需要两头兼顾。”如何壮大咀阳村集体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加速乡村振兴?

“咀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距泸州人气火爆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仅一公里左右,距董允坝旅游景区仅需十多分钟。游客在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欣赏水,然后走上咀阳村看山、赏荷花,并与十多分钟车程的董永坝连成一个全新的旅游带,实现联动发展。”谈起未来的发展,泰安街道党工委书记黄鹏给出了答案。

立足当前现状,咀阳村的提档升级迫在眉睫。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色荷塘美好愿景,咀阳村在悄悄“变脸”。

抹灰、刮白、贴砖……日前,在该村民宿改造现场,不少工人加班加点,现场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请成都一公司为咀阳村未来发展规划做了顶层设计,将咀阳村闲置的村小学改造为民宿、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由村集体经济公司运营。”据黄鹏介绍,下一步,街道将投入500万元资金,为荷花基地增修100多米木栈道,以满足更多的游客需要。此外,产业上,继续做大莲藕产业,对莲藕进行深加工,在临山的位置春季栽种油菜花、夏季栽种向日葵等季节性可观赏农作物;在饮食上,发挥距泸州高新区五分钟、距泸州城区半小时的优势,打造特色饮食“全藕宴”;商业上,尽量维持居民住宅原建筑的基础上,打造“荷美集市”,既宜居又宜商。(刘传福、李悦)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