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 提升核心素养——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2-06-29 13:54: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为探究"双减"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新举措,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展示的平台,今年4月至6月,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盐道校区(以下简称“盐小”)举办了2021-2022学年度下期“融合育人 提升素养”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据介绍,本次活动以大观念为统领,以真实性为追求,以作业目标为导向,以素养培养为目标,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科,近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活动期间,教师们以赛促提升,互学共成长,发展自身专业素质,推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大观念 夯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盐小着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长远目标,基于大观念思想,坚持在真实情境融入学科素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盐小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观念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以及与相关因素的联系,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这与新课标中“加强课程内容整合”相契合,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有效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盐小坚持主题教学、目标驱动、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使得核心素养与知识得以转化和渗透,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语文这一学科为例,在大观念思想的引领下,盐小长期致力于在“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文学习为主线,以学会为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大版块的课型。通过设置有意义的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建构并运用大观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不同的目标驱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起大聚焦、大统整、大版块、大格局的语文课堂。

曾铖老师执教《陶罐和铁罐》课例

在曾铖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曾铖老师围绕本课的大观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将学科实际和大概念相结合,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再通过对比阅读《北风与太阳》,比较北风与铁罐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梳理读懂寓意的方法。盐小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在运用中拓展思维,在交流中交换思想观点,从而帮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更真实有效。

优化作业设计 推进“减负提质”

在“双减”背景之下,创设规范有效、科学创新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机制,是实现作业减量提质的关键。为此,盐小不断探索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学校注重作业的阶梯性、实践性、探索性,做到基础作业少而精,变式作业精而活,拓展作业活而巧,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实现作业“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冯子裕老师执教《角的大小》课例

由数学组冯子裕老师执教的《角的大小》一课中,冯子裕老师基于学生学情,从生活中的角为导入,借助辨认图形王国的角这一情境对课堂作业精心设计,将课内作业与课后作业紧密结合,并采用动手操作、概念辨析、综合应用等形式设计单元作业。在丰富多样的练习中,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独立挑战及综合运用等方式了解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体会角的大小和张口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能比较角的大小,有效提升了学生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真实课堂 实现“优教优学”

新课标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盐小教师以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背景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协作探究,体验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李鑫老师执教的《展大运风采—综合雕塑》一课中,老师以“为大运会场馆设计装饰性运动雕塑”这一真实性问题为导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不同运动员的动态,利用学生对新型线材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让学生尝试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地去表现人物的运动姿态,最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增强艺术修养。

李鑫老师执教《展大运风采—综合雕塑》课例

“未来,盐小将继续紧跟时代发展,在“整体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在真实情境的浸润中,在实践活动的推动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促使学生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行动、知识与自我融合起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盐小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