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用好“熟人”针线 织出幸福“微格”

发布时间:2022-08-12 17:43: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雪 傅秀 丁艺瑄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在南京,“一网统管”治理模式下,“统得清”“管得全”“兜得住”并不意味着精准化管理成效的“登顶”。网格琐事难顾全、安置房小区管理难、网格员人数缺口大……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点”。

近期,南京市建邺区迈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的一步——打造微网格治理品牌,分别以南苑街道庐山社区、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社区为试点,以精细化管理模式、智慧化管理方式、精准化管理成效,做出“小事不出户、琐事不出格、难事有人解、大事聚合力”的“微实践”,引导志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共享社区治理新成果。

小“格”大用 网格事在网格解

后疫情时代,网格化管理是内防输入、外方输出的强有力屏障,是了解社情民意、服务社区居民的主阵地。科学划小细微网格,做微做小治理单元,打造“一社区一案例”示范成果,是建邺微网格治理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8月7日,洲岛家园社区3号微网格员黄存胜在日常网格巡查时,发现悦江苑14栋704室夏成英家有桌椅堵住了安全通道。黄存胜主动与住户沟通,并联系专属网格员和物业人员一起上门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劝说该住户搬离桌椅,守护居民生命安全通道。

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社区下辖悦江苑、芳华苑、绿洲苑三个安置房小区,共设置14个综合网格、2个专属网格,在此基础上,社区以150户左右为单位共划分出47个“微网格”。

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实现服务“最后一米”到“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今年6月,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微网格服务驿站正式开站,站内设有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机和读书角、健康驿站、心理疏导室、乡贤风采馆、生活美育馆、亲子活动室等功能区,将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网格化治理、文化便民等基本服务功能融为一体。

网是看不见的,问题是“走”出来的。洲岛家园社区相关负责人指出,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米”,要求专职网格员、助理网格员、志愿者紧贴群众需要、精准对焦服务,登百家门、听百家事、记百家情、解百家难,做好各类政策宣讲和动态信息收集工作,推动“网格事、网格解”以及各项工作的精准高效处置。

联议联动 党群关系更密切

7月31日晚,悦江苑8栋居民陈德正从西宁坐动车赶回南京,询问“返宁是否需持有效核酸证明”。微网格员倪燕接到他的询问,及时与社区网格员沟通、向社区报备,并明确答复了南京最新防疫政策。

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矛盾调解、文明实践等常态化工作,正校验着微网格试点工作的精度和密度。

炎炎夏日,洲岛家园社区绿洲苑2栋某居民反映邻居把垃圾放在门口。“高温天,不及时扔掉,味道很大……”社区9号网格员接诉即办,和该栋责任网格员朱晓虹一同上门调解,最后两家人握手言和。

一个党建引领红阵地、一个政务办事微平台、一个民情反馈前哨站、一个生活便民百宝箱、一个创新媒体微讲堂、一个爱心停靠加油站……党群共同参与治理的新局面更加明朗。其背后,是江心洲街道党工委成立的工作专班,明确决策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的“5联”目标,激活了社区服务工作的“神经末梢”。洲岛家园社区47个微网格里,活跃着31名从社区优秀党员、物业工作人员、原村(社区)信息员中选拔进“格”的志愿网格员。助理网格员发动志愿“微分子”,社区将“微分子”发展为“楼道哨兵”,深度参与小区日常管理,帮助解决小区环境卫生、治安保卫、停车出行、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促进党群关系更加紧密。

知行合一 群众幸福再升级

“微网格”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其“小快灵”的机制创新、“先解决问题再说”的生动实践,还在于“先知”“先行”的合一以及社区熟人智慧的凝聚。

“看,微网格员又在回复楼栋群里的消息了。”在洲岛家园社区,“熟人路径”的打通,为“微网格”治理工作注入了更多群力群策,如社区里的全职妈妈、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等,邻里间知根知底,熟悉的氛围、合理的调解、有效的沟通,助力微网格员快速解决“责任田”里大小事。

“陌生人合租房子,信息相对闭塞,他们会在群里咨询办证、买生活物资等政策信息。除了‘微网格’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进行回复,很多居民也都热心解答。”洲岛家园社区微网格员、全职妈妈万媛媛说,“微网格”见证了整栋楼凝聚力的提升,也实现了居民充分自治、自助。

乡贤、长亲等民意代表作用得以发挥,居民群众甘做社区“千里眼”“顺风耳”,成为建邺“微网格”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受益者、直接评判者。试点短短几个月,洲岛家园社区抓牢了“微治理”的前端触角,打造出“零距离”“有温度”“复合型”社区服务。

(杨雪 傅秀 丁艺瑄)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