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懵懂迈入大学校门的福利院女孩,到即将开学的准研究生;从英语考试全靠蒙到考研英语72分。考研给我带来的远不止一纸通知书。我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承受能力的阈值;结交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得到了亲人的无私支持。”巴中市巴州区儿童福利院正在举行大学生入学欢送会,孤儿李婷婷(化名)继续说道“谢谢福利院各位叔叔阿姨和兄弟姐妹们,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让我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帮我圆了大学梦,我会将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婷婷从小失去父母,在进入儿童福利院前,一直和70岁高龄的爷爷相依为命。她深信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大学本科毕业后,积极备考研究生,每天学习到深夜已是她“最规律”的生物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364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井冈山大学研究生。愿望得以实现,李婷婷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欣喜之余,一想到自己下一步上学的费用还没有着落时难免有些担心,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了问题,在送去祝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成年在读助学圆梦相关政策,让她能够继续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直到完成学业。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民政局将“助学工程”项目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组织对全区22名儿童督导员和296名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多途径广泛宣传“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蜀护未来 ·助梦学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金秋助学”政策,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家庭巡查巡访等方式主动了解未成年人就学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资助范畴解决就学困难。
巴州区玉堂街道儿童肖玉函(化名)的父母因触犯法律在监狱服刑暂时借住在年迈的爷爷家,生活一度要靠政府救济,肖玉 函时常感叹父母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才会以身试法,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高考结束后,他便加入外卖骑手队伍挣取生活费用,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都非常的高兴,但一想到学费还没有凑齐时难免有些失落。该村儿童主任走访了解情况后,报区民政局按程序将其纳入资助范畴解决了就学困难。
截至目前,巴州区民政局通过主动排查、及时纳入,已为24名孤儿、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5名家庭困难儿童提供资助,共计27.5万元,有效确保了每一名准大学生都能圆梦大学校园,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弱有所扶”。
作者:曹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