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对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广安市邻水县观音桥镇大安寨村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扶强”计划,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村社联合”,自主发展蜜柚产业,促进产业增效、农户增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开启新局面。
数据显示,2021年大安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余万元,农户人均分红近400余元,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广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要素联合 破解开局难题
“全村面积4.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1532户5968人,党员81名。以前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经过几年发展产业,村里摘了穷帽,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稳步提升。”9月6日,观音桥镇大安寨村党总支部书记贾超望着身旁一片绿油油的柚子林,向笔者感慨道。
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困局?近几年来,大安寨村采取“对上争取+对内集中”的工作思路,统筹整合蜜柚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走好“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一方面是解决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桥梁作用,积极对接广安市、邻水县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支持320万元;主动申报2020年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获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另一方面是解决生产土地难的问题。大安寨村采取“合作社带动、农民入股、股份式运营”模式,引导村民以林地资源、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通过土地确权登记,根据“自愿、有偿”原则,整合原大安、高房两个村撂荒的耕地、林地共900余亩,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建成以蜜柚产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园区。
生产联合 找准发展路径
眼下正值蜜柚果子生长的关键期,为确保柚子丰产丰收,近日一大早,大安寨村的30多位村民就赶往附近山坡上的柚子林,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为150余亩新引进的“阳光一号桔柚”进行套袋作业。
近年来,大安寨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为纽带,延伸蜜柚产业链条,把科研院所、村集体、农户、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储、销”生产体系。村集体积极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技术专家实地指导,建立标准化管理和监测流程,制定形成生产、采摘、贮藏等12项可执行的地方标准。为走出“量大价贱”怪圈,村集体通过自建冻库、租赁六合寨村闲置冻库及天宝寨社区通风库,冷藏优质蜜柚,以错时错峰销售的方式提升蜜柚附加值。村集体采取“对内散销+对外分销”的方式延伸销售触角,小部分蜜柚由村集体自主销往县内市场,大部分蜜柚通过重庆、南充、达州等经销商和农村淘宝、天猫商城、微商等线上平台销至全国各地。
利益联合 明确分配机制
“经营性收入、业主服务费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要照顾农户以及合作社的收益。只有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才能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贾超介绍道。
大安寨村探索构建“合作社+农户+村干部”集体经济利益共享机制,建立了“5311”利益分配制度,将集体经济收益的50%作为入股群众分红,30%用于产业再扩大,10%作为困难群众帮扶基金,10%作为村集体支配资金。村集体组建了由52人组成的蜜柚产业管护服务队,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每年根据管护时长按劳领取误工补贴,每人每年收入在2500元到7000元之间。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挂钩,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且持续稳定增收,可提取5%—20%的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村干部激励报酬。目前,大安寨村兑现村干部奖金2.3万元。(涂文龙、张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