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一支画笔为山村孩子描绘彩色梦想

发布时间:2022-09-27 14:31: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松林、尹梦娇  |  责任编辑:常晓姣
分享到:
20K

9月25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小学校园,再次恢复了往日欢声笑语的学习场景。当天是竹河村儿童画院成立后的第50次集中授课,每次2小时的学习,是美术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风雨无阻的“约定”。

每逢星期天,早早地来到此前已经被撤销的校园,等候着城里的老师前来授课,成了竹河村30多名儿童的习惯。和他们饱含期待的目光相应的是,画院的美术老师哪怕平时上班再累、个人事务再多,在周日早晨也会穿越蜿蜒盘旋的农村公路按时“赴约”,坚持教孩子们绘画。

潜力在画笔间激发

夏天,每周日早上8点至10点;冬天,每周日早上9点到11点,竹河村儿童画院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免费学习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课程。

当天,老师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抒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认真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作品跃然纸上。

不到一个小时,14岁的邓奥就完成了画作。作为班上最大的孩子,邓奥的每幅作品都会给老师带来惊喜。

“实际上,邓奥的学习成绩并不太好,上学期期末他的学科成绩综合评定是‘待提高’。”儿童画院美术老师王新宇介绍说,“但是现在在绘画上,他的作品是相当出色的,仔细观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发现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邓奥的父母均在福建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因此,他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虽然其父母下班以后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但是对于他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有心无力,特别是上初中以后,渐渐有了厌学倾向。

据王新宇介绍,自该画院开办以来,邓奥从未缺席。从开始学习绘画以来,无论是他课堂上完成的作品,还是回家完成的习作他都认真完成。在“世界水日”主题绘画中,邓奥的作品主题是“流下最后一滴水的沙漏”,寓意如果不珍惜水资源,地球最后就会像流逝殆尽的沙漏;他创作的抗疫作品《病毒毁灭吧》,描绘了“大白”全副武装,手持“利剑”,将新冠病毒毁灭的场景,在广安市“爱我家乡·爱我广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不止是邓奥,邓敏、李佳欣、李家俊、袁成杰、袁紫涵等孩子,从最初不知道怎么运用画笔,到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线条和颜色,甚至还有不少孩子已经可以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

“像邓珺文,在颜色运用方面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有的作品还非常大胆,作品也特别有张力。”王新宇介绍说。

“实际上,色彩和线条是反映个性的工具,看到这些孩子能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只是以前没能有效激发,限制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华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竹河村儿童画院教师李平川坦言。

美育滋养孩子成长

在竹河村儿童画院学习绘画的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14岁,而绝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务工。

其实,竹河村儿童画院是在2021年6月,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竹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何金瑞等人,通过协调华蓥市美术家协会,利用原村小闲置校舍开办的公益性儿童画院。

在驻村工作期间,何金瑞了解到村里的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大都是和同伴玩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对少年宫、兴趣班、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生活了解甚少,乡村儿童培养的素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通过深入调研,何金瑞进一步了解到,竹河村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孙辈有溺爱的心理,平时重物质生活的满足,缺少对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和道德层面的引导、管束,许多孩子渐渐地有着自卑、孤僻等心理。

基于此,在工作队的多方奔走下,竹河村决定成立以美术教育为主题的儿童画院,探索用美术教育的方式,为乡村儿童开启艺术启蒙教育,让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能培养人良好的审美、感知和领悟能力,帮助人们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精神,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对于智力的提升也有帮助。”李平川介绍说。

“这可以说是我驻村工作中做的最有意义、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主要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激发了留守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现已结束驻村工作、回到成都工作的何金瑞在电话中告诉笔者,“儿童画院是一个‘试验田’,目的就是唤起更多的人对山村孩子综合素质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的关注。”(周松林、尹梦娇)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