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观音桥镇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2-09-28 15:44: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勇、卢琴  |  责任编辑:常晓姣
分享到:
20K
Loading...

农家小院干净整洁、花红草绿;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五成群、健身娱乐;产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这是邻水县观音桥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幕幕新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邻水县观音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统筹资源、联建共享,大力发展人才队伍、乡村产业,多举措做好基层治理,突出示范引领,健全体制机制,书写出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坚持“党建+人才队伍”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近日,观音桥镇大安寨村的文书兼农业技术员贾先全来到村里黄金柚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基地,戴好帽子,背起兑好药水的喷雾器,小心翼翼地朝柚子树喷洒农药。

“先全,我听说今年天气变化大,会影响柚子的长势,是不是?”扛着锄头路过的村民范安福焦急地问。

“不会!虽然今年气温异常,但是我们采用了科学的管护方式,根据气温高低、晴雨天数、湿度变化科学施肥、剪枝。现在长势基本上没有影响,不要担心。”贾先全将一丛树枝拉倒范安福面前,“你看,这些树枝柔韧,上面的果实圆润饱满,影响不大。”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范安福高兴地离开了。

范安福的信任,缘于贾先全对柚子管护有着专业的技术。而这门技术是通过该镇“党建+人才队伍”培养出来的。

近年来,观音桥镇按照抱团发展、共享共赢的思路,实施全民“筑巢引凤”工程,引导高素质科技人才下沉到村,与群众在“物理结合”中催生出“化学反应”。组织村、组干部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帮助干部全面掌握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提升干部综合能力,打造干部力量“主引擎”。

“村里以前没有柚子管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2018年,镇党委通过各村上报,筛选了一批村里的年轻干部到江西、福建、成都等地实地学习种植技术。我就是当年的‘幸运儿’之一。”贾先全告诉笔者。

不仅派出去学习,观音桥镇还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把蜜柚、柑橘、葡萄等生产过程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和监测,制定“观音桥镇”地方标准,形成增糖降酸、完熟栽培、绿色无公害等12项可执行标准体系,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

坚持“党建+产业发展”

把准乡村振兴“方向盘”

观音桥镇六合寨村的其发葡萄园中,晚熟的“阳光玫瑰”葡萄掩映在藤叶间,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挑选、装箱。

邻水县其发葡萄园于2008年成立,占地80余亩,是村“两委”因地制宜引进的产业。

“在果园发展之初,村干部协助我流转土地、招聘工人,解决葡萄园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其发葡萄园负责人秦聪告诉笔者,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果园就发展不起来。

葡萄园自成立以来,为当地20余位村民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

“有了这个葡萄园后,我就在这里务工,到现在有三四年了。平时就做些除草、剪枝等工作,每个月收入近3000元。”村民刘芳说,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真是太好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除了葡萄园外,近几年村“两委”坚持“党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千丘塝”红色教育基地特色资源为主导,以田园风光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为发展方向,打造出“蜀耕中药材示范基地”“黑老虎种植基地”“柏树坡柑橘基地”“六合寨桃花园”“梨树基地”等产业园,形成“六宝”,为六合寨村集生态、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益8.5万余元。

这是观音桥村党建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观音桥镇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党支部+村办公司+贫困群众”“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业主+群众”产业链条,创新“5311”的利益分配制度,推行折股量化分红利益机制,走出了一条“强组织、转方式、兴产业、促振兴”的新路子,实现了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双推共赢”。

坚持“党建+基层治理”

打好乡村振兴“效能牌”

9月19日上午7时50分左右,观音桥镇党委书记黄全像往常一样来到接访大厅,接待来访的村民。每天上班前抽半个小时与村民“聊天”,翻看村民道德正负面清单,已成为黄全雷打不动的习惯。

“黄书记,你又来查看积分了呀。”村民张明如笑着跟他打招呼,“我已经连续三个月都是87分以上了哦,又可以兑换一些生活用品了。”

经过村级建制调整,如今,观音桥镇面积达104.33平方公里,人口超4.1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2万多人。这个人员众多的小镇,凭借“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完善基层治理“八个一”共建共治共享支撑体系。创建“积分超市”就是体系中的一环。

“实行积分制以后,我们村里的风气好了很多。”村民林友芬说。

基层治理直接影响乡镇发展。“我们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基础,通过居民积分管理机制,将14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在村(社)诚信值、建言献策的有效性以及配合镇、村工作积极性等纳入了居民积分管理机制中,定期对分值高于85分的居民发放米、油、纸巾等奖品,对分值低于60分的居民通过院坝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谈话、教育、引导。”黄全告诉笔者。

此外,该镇还建立“三级”(镇、村、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按照“三零”(零距离、零时间、零问题)服务要求,联动开展“进万家门、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服务活动,构建“有事党员听、有难党员帮、有福群众享”党建服务新模式,并通过开展文明村(户)、星级户、最美的家庭等创评活动,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打好了“效能牌”。(李勇、卢琴)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