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蚕桑产业的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2-09-29 16:32: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任禹舟  |  责任编辑:常晓姣
分享到:
20K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依托悠久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所沉淀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以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创建为抓手,稳步推进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基础,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一幅勃勃生机的蚕桑产业发展蓝图正在武胜徐徐展开。

龙头企业助带动

注入发展新活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武胜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栽桑养蚕,蚕桑产业是百姓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上个世纪末,随着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行情下跌,武胜蚕桑产业遭受重创,传统的一家一户栽桑养蚕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需要。逐渐被边缘化的蚕桑产业,该如何重拾信心焕发活力?

为进一步发展蚕桑产业,武胜县扶持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崛起,该企业成为一家集蚕桑生产、蚕茧收烘、缫丝、织绸、销售、出口、丝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由于统一的基地建设和蚕茧生产标准,该公司所生产出的蚕丝全部达到6A级标准,其产品成功获得“四川省名牌”美誉。

“2017年,我们与武胜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协议,投资2亿,公司自建1万亩产业园,辐射带动蚕桑产业发展。”四川安泰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文朝钧说,通过企业建园,返租倒包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广泛参与,双方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如今,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更远销欧洲,深受消费者青睐。

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武胜蚕桑产业迎来快速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起武胜县粮桑融合现代农业园区,涵盖猛山、双星、乐善3个乡镇,园区内建有标准化桑园3万亩,标准化养蚕大棚47万平方米,并在2020年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机器“蚕娘”喂蚕宝

现代科技入蚕房

9月22日,笔者来到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一栋崭新的现代化蚕房格外惹眼,里面的数台机械手臂正在来回挥舞。

“这是我们的机器人‘蚕娘’,它正在给蚕宝宝喂桑叶。”武胜县农业机械和蚕桑服务中心蚕桑服务股副股长符阳介绍,切桑机切好桑叶后通过传输带送到给桑槽内,由机器人代替人工取放蚕箔、自动石灰消毒和自动给桑工作,并可根据蚕的不同龄期和蚕座的面积调节撒石灰、桑叶的长宽比,具有占地小、效率高等特点,1个小时可完成300余张箔蚕的石灰消毒和给桑工作,较传统人工养蚕效率提高5倍以上。

而在机器“蚕娘”旁边的大屏上,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上面的数据,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调控。“这是我们的养蚕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完成共育室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的监测和调控。”符阳正说着,天花板上的管道内便缓缓洒出水雾,不一会儿,共育室里就变得水汽朦胧,宛如仙境。“这是在给共育室加湿。”符阳说。

不仅如此,隔壁的大蚕室里也同样充满了现代科技。“这里有4个大蚕电动升降蚕架、60个人工升降蚕架,升降蚕台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蚕台的上升或下降,即可将高处的蚕台向下移动,便于喂蚕。同时,每个蚕架可实现水平方向整体前后移动,可大量节约操作通道占地面积,提高蚕房利用率。”符阳说,“蚕台上下移动和蚕架前后移动轻便快捷,原来省力化蚕台只有4层,现在扩展到6层,节约蚕房面积50%以上,养蚕量可增加50%。”

值得一提的是,万民村蚕桑产业数字化运用不仅体现在蚕房里,更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里。他们的蚕桑合作社、家庭农场都安装了电脑及摄像头,业主们可以通过APP进行远程监控,采用无人机进行定点桑园治虫,真正实现现代栽桑养蚕数字化、信息化。

延伸蚕桑产业链

助农增收强示范

一棵桑树,桑叶自然为宝,可剩下的桑枝条又将去往何处呢?自然腐烂耗时长,焚烧处理污染环境。如何变废为宝,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条?

9月27日,笔者来到四川芝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到一排排养菌房整齐矗立,在养菌房的后面是桑枝粉碎车间和研发中心,旁边还有芝皇馆和菌菇展示中心,整个工厂充满了浓浓的现代感与科技感。

四川芝皇农业是中国西南地区首家集生态农业开发、蚕桑生物科技循环产业于一体的科创型农业企业。该公司以延伸“桑枝全产业链”为载体,发展全桑枝有机食用菌、全桑枝生物有机肥等全系食品深加工产业,有效地挖掘出废弃桑枝的潜在价值。不但解决了桑枝的处理问题,还实现了桑叶养蚕、桑枝育菌的全产业链模式,提高了蚕桑养殖业主的收入。

“我从芝皇修建起就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有80-140的收入,相当不错。”村民杨国荣说,和他一样在这里务工的10多个村民都住在附近,既能照顾家里的桑园和蚕子,又能增加一份收入。

“目前,我们的原料都是从武胜桑农手里收购的,去年刚到武胜就从农户手里收了6000余吨桑枝,给农户增收180多万元。”四川芝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多峰说,“接下来,我们将在延伸产业的过程中,为种植业主长期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开展培训,并确保产品保底回收包销,带领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同样,在武胜县康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菌棚里,农户们正在采摘桑枝菌准备运出售卖。“家里的桑园流转出去了,我自己又利用养蚕空闲期来菌场内打工,每天有60至80元的收入。”吴才碧是猛山乡万民村7村的村民,由于离家近,她在得知菌场招人后便立马来到这里务工,她说,“我现在每天捡收菌子的同时,自己还能学到许多种养菌子的知识和技术。以后我也要在家种桑枝菌,增加收入。”

如今,武胜县已从一粒茧、一根丝、一产业发展模式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产业链的延伸为武胜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示范。(任禹舟)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