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09 16:29: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亚莉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辽宁大学始终注重扩大教育开放,注重推进国际化建设对于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辽宁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途径,采取多种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创建于1999年9月,由辽宁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同成立,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省第一家被列入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的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也是全国设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以“4+0”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维多利亚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曾在“澳大利亚最佳十所大学"中被列为"为学生提供最佳课程的大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富有创新性和开拓型的大学之一,也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合作双方在精诚合作、相互融合的原则上共同探索和实践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教育模式,经历了20年的检验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20年来,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融合国内的教育需求和特点,潜心本科教育, 已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6300多名优秀毕业生。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道路上进行创改革与创新,试图解决目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以下几方面教学问题。

(一)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国际化教学环境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意识、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精通专业知识和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成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内高校公认的培养目标。但是,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中小学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中外合作办学注重逻辑思维、重视实践能力、强调英语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无法兼容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英语和和专业课各行其道,严重脱节,这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一个绊脚石。

(二)校企联合培养出现短板,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不足的问题。

目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还显不足。虽然很多学院建立校企联合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但由于学生课业学习压力,很多创新实践只能放在课外或是假期时间,缺乏老师的指导,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的融合不够紧密,不是浅藏辄止,就是形同虚设。

(三)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仍然采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方式,虽然很多课程改革融入了形成性评价,但评价的标准和实施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局限于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和不科学的形成性评价,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突击的怪相。近年来各个高校逐渐重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期将学习时间和精力均匀分配在课业学习中,但是评价未实现教考分离,形成性评价考核严谨性不足和终结性评价知识覆盖面不够广导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程度不理想。

(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德才兼备、才思敏捷,能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人才的问题。

合作办学机构面临着外语和专业课占比太大,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合作办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还要使他们具有敏捷的思辨力和创新力,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其能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教学改革方法

(一)坚持因材施教,将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全面对接。

学院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精准扶植,并在高层学生中创办以批判性思维和英语辩论为载体的“思辨创新英语班”。由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带来的原动力和整体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技能上。通过训练认知技能,培养思维品质,使学生一边是发展思维能力,一边培育一种精神素养,这是进行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前提。当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寻求知识的途径从背答案到问问题、求甚解。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以英语课为圆点,向包括专业课和其他综合能力在内的外围大圆扩散和辐射。分层教学和思创英语方面的改革带动了学院整个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不再是单纯的英语能力培养和教学改革,而是通过融入思辨意识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服务于提升专业课程的学习,让英语与各专业所需的经济、管理、商务知识有机融为一体。

(二)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注重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

学院全部课程打破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单一期末考试形式,课程总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被稀释,学生进行分阶段考核。课程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小组讨论、演讲的过程评价加上期末理论知识考试,综合形成课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采用严苛的教考分离制度。贯穿整个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能力。

(三)校企联合+创新挑战课程相融合,做到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里应外合”。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联合育人,引进华智教育集团合作创办实践基地,设立“华智创新创业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和奖励机制。近三年,获批并推行了两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高校创新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专业课程中引入初级、中级、高级商务挑战(PD)课,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国内外环境特点,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探索解决中国发展实际问题的创业项目。英语课上,教师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思维训练,在听力和阅读的语言输入项里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在口语和写作的语言输出项里带领学生进行具有思辨性和创新性的表达,最终实现在语言操练中锻炼思维。课上与课下的“里应外合”,促使学院学生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佳绩连连。

(四)坚持立德树人,在英语课和专业课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目的之一是让我们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更应成为人格养成、人性涵养的园地。为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亚澳商学院近年来逐渐增加思政课程学时,与建院之初相比,已经增加了11倍。此外,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中注重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英语课和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取得了很大成效。此外,由于亚澳专业课课程体系100%从维多利亚大学引进,学院教师从专业角度对课程本身、教材、教辅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和挖掘,并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随各类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从课堂教学到毕业论文指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三、改革创新点

(一)采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把英语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学习紧密相连,语言训练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英语与专业所需的经济、管理、商务知识有机融为一体。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材,并由中外教用英文联合教授,使英语贯穿于专业学习始终,充分体现英语学习的应用功能。英语和专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培养国际化商科人才的优势。

(二) 构建“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院专业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期末考核方式,借助维多利亚大学先进的VU Collaborate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提交,平台中设有质量监督功能,保障学生过程性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期中、期末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严格把控教学质量。科学的考核制度解决学生平时不全力以赴,期末临时抱佛脚的高等教育普遍问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三)将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

无论是专业课的创新能力培养还是英语课的思辨力训练,学院中外方教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以情景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课上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院每年开展的华智创新创业大赛旨在鼓励学生以解决现实的企业创新发展问题为目标提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在引入外方专业课程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学院不仅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全部思政课程,并且针对合作办学特点制定了《亚澳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通过教学内容思政设计,强化中方教师在合作办学中的教学主导作用,使合作办学的引进课程全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保证合作办学中教学资源优化的同时可以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思想过硬、品学兼优的国际化商科人才。

四、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潜心20年致力于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外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亚澳商学院潜心20年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了6500多优秀毕业生,其中3400余名学生赴海外继续深造,海外申研95%以上被全球排名前100的高校录取。近年来,省内生源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近三年,学生获得各类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19人次,其中,3人获中国“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国家级铜奖。

(二) 实施“中教+外教”配课方式,培养一大批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每学年,维大派出外教赴学院执教达70余人次。学院专业课程全部引进维大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实行“外教+中教”配课形式,中外方教师在教学中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使用全英文教材或课件,促进中方教师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亚澳商学院成为辽宁大学培养“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教师的摇篮,极大推动了学校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优质办学经验溢出效应明显,服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是辽宁省合作办学开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办学机构。学院办学经验的溢出效益明显,辐射到校内、省内甚至省外,学院教师曾被邀请到跨国教育国际论坛、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院长联席会以及全国英语教学研讨会上进行发言并分享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亚澳商学院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队伍,先进的教育资源为辽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学院两个专业依托在全国一流专业里。国际商务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同时,设置在亚澳商学院的辽宁大学战略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吸纳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旨在成为服务辽宁省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

五、结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长极。合作办学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日臻完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新的要求,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将在现有的教学成果基础上继续提质增效,探索合作办学在兼容并蓄中立足中国本土,突出时代特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 马亚莉)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