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苏州市政府举行“苏周到”用户突破2000万暨新上线服务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周到付”“苏州急救”“军人退役一件事”“青年服务云平台”“无感支付停车”等新功能,为苏城百姓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苏周到”是由苏州市政府发布的,以自然人为对象的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App,于2020年11月21日正式上线。
作为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App,“苏周到”自上线以来,累计对接42个办事部门、374个业务系统,上线510个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便民惠民、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和市民普遍点赞,迅速成长为具有“大流量、低延时、高并发”两千万用户级的城市服务APP。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苏周到”共启动21.9亿次,同时在线人数最高64.1万人,各类服务总调用73.9亿次。其中苏康码亮码近16亿次;核酸结果查询14.398亿次;打开周知并浏览生活资讯12亿次;重点场所码扫码登记7.4亿次;周边查询生活服务1.9亿次;打开一码通亮码 1.4亿次;电子证照功能使用 7595万次;使用14天行程查询行程卡7587万次;预约挂号5536万次;个人社保查询1694万次。
苏州市政府副市长张桥表示,站在2000万用户的新起点,“苏周到”将着力从三个方向重点突破,一是构建智慧便捷的数币支付多维场景。搭建“线上+线下+终端”多维一体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鼓励更多市民通过“苏周到”使用数字人民币;二是推动以“先诊疗 后付费”为典型的舒心体验。“苏周到”将加快建设“先诊疗 后付费”平台,将原来挂号排队付费、检查付费、配药付费等繁琐的付费情景简化为接入预约挂号、就诊排队、检查配药一站式服务,市民只需在就诊后一次性付费,省去了多次付费排队时间,全面增强市民看病就医的舒心体验;三是搭建多方参与的惠民服务融合平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搭建多方参与的惠民服务融合平台。
据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介绍,“周到付”是面向用户提供的一项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以数字人民币支付为核心,兼容银行卡、零钱等多种支付方式,融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多元支付场景,构建“线上+线下+终端”多维一体支付模式,让苏州市民移动支付体验更贴心、更暖心、更舒心。同时,依托“周到付”免密支付能力,还推出“无感支付停车”功能,提升市民停车体验。
在政务服务领域,“周到付”在全国率先支持不动产登记费支付,作为现有缴纳非税渠道的重要补充。在交通出行领域,“周到付”与“苏服码”融合,支持市域一体化公交扫码便捷乘车,创新建设“无感停车”应用场景,支持签约绑定车辆享受“先离场后付费”支付服务。
当天还发布,“苏州急救”功能可提供快速呼救120、识别真假救护车、获取出车证明、进行转运预约、申请急救培训等服务。“军人退役一件事”功能涉及军人退役的10个事项,实现一次申请、一网受理、联动办理、限时办结。下一步,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不断推进各项业务与“苏周到”APP的深度对接,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退役军人服务样板,助力苏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
“青年服务云平台”功能围绕青年思想引领、创业就业、社会融入、关爱帮扶、志愿服务开设五大模块,打造苏州青年口袋里的“掌上宝典”。
苏州团市委副书记翟维佳介绍,为不断提升服务青年的精准度、有效性,目前,“苏青惠”青年服务云平台2.0版本已同步上线“苏周到”民生服务板块。在“青有为”模块中,全市61家青年人才驿站点位信息一键获取,来苏求职青年可直接“拎包入住”享受最长14天免费住宿。(图文:陈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