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深入地理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文字组各学科教师积极认真开展新课标解读活动。
劳动组教师代表林艳红老师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等几方面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详细解读。
她认为劳动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将劳动的育人功能发挥好。
信息科技组教师代表谢相宜老师重点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
她从信息科技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出发,提出了教师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方式,创设软硬兼备的教学环境,建构数字与现实相融的课堂结构,努力开展基于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性评价,凸显出信息科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科学组代表叶瀚骏老师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解读中,首先将2017年版课标和2022年版课标进行了对比,阐释了两版课标的异同,随后再详细地从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于毛毛老师代表道德与法治学科解读了新课标。她在解读中表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学段特点,要注意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引导学生的“学”。
邓艺涵老师代表生命·生态·安全学科组进行了新课标解读汇报。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从“如何看待课程”、“如何运用教材”两个维度,对生命·生态·安全课程进行了深度解读。
她在交流了课程定位、教材特点和体例后,重点梳理了开展生命·生态·安全活动课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教学推进的流程及学生评价等内容。
最后,学校文字学科组分管行政对本次新课标的解读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老师们的解读给予了积极肯定,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引下,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各学科教师,将进一步致力于教学思维创新、育人方式创新,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让学校幸福教育之花绽放在每个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