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前锋城区。
为深入学习、认真落实广安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更好服务广安战略全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前锋,10月27日,中共广安市前锋区委召开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就前锋区如何奋起“二次创业”,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经济增长极进行研究部署,找准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战略布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前锋打造成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全局分量更重的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经济增长极,引领带动开放包容活力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山水田园宜居地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更辉煌的篇章。
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经济增长极,扎实推进各领域同城共建,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和发展支撑力。到2025年,经济承载力和发展支撑力不断增强,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实现重庆都市圈北部战略支点、重庆都市圈北向交通节点、重庆都市圈产业协作基地、重庆都市圈康养旅游胜地、重庆都市圈投资兴业福地5大功能目标。到2035年,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全面实现,全面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经济增长极,区域性中心城区地位更加彰显。
主攻方向
一、强化区域协作共建,整体联动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
● 积极推动毗邻地区整体化发展。以广安机场、西渝高铁建设为契机,推动一体化发展,构建百万人口组团城市骨架,显著提升广安中心城区能级。加强区域协调联动,促进化工产业与轻工服装产业链条协同互补。加快同城化发展进程,推动城镇建设相向发展、特色农业连片发展。与区域协力打造大华蓥山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西部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探索“协同编制、共同报批、联合印发”模式,共同争取跨区域合作重大事项纳入规划。
● 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创新创业等,把前锋打造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都市圈郊区新城。承接轻工服装等传统产业成建制转移,联通联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打造重庆都市圈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积极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取互通快速通道链接前锋,协同打造智能家居产业园、广安松针早市名优绿茶主产区。主动接受重要战略支点辐射带动,在产业协作等领域深化合作。
● 参与川东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依托襄渝铁路等交通廊道,深入参与渝东北川东北协同发展,在区域通道建设、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主动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谋划实施一批跨区域通道、特色产业项目。与临近市县探索建立跨界发展平台,强化互保互济,合力争取实施重大改革创新试点。强化北向辐射支点作用,加快在交通互联、产业承接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各区市县保持全方位合作关系,不断放大重庆极核对川东北经济区的辐射效应。
二、推动交通融合发展,打造重庆都市圈北向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 拓展外向战略性大通道。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北联西安、南接重庆极核的高铁大通道,高效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快建成镇广渝高速(前锋段),规划建设G42沪蓉高速扩容,形成高速公路新格局。规划建设直达广安民用机场快速公路,主动融入空中大通道。争取重庆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向前锋延伸,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中转换乘、快速通勤。
● 畅通内部时效性大循环。构建与广安城区“1刻钟通勤圈”,与达州等地“1小时交通圈”,加快一批新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形成“东连邻水、西融主城、南接华蓥、北出渠县”县域公路互通网,实现与周边“抱团融圈”。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和旅游路工程,消除“断头路”“瓶颈路”“宽窄路”,畅通四好农村路“微循环”。
● 完善区域便捷性大运输。开通广安站与西渝高铁广安站定制客运专线。争取襄渝铁路广安站扩能改造,加密开行到重庆城际列车对数,实现铁路公交化列车常态化开行。推进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升级,开通至重庆主城区大型商圈等目的地定制客运路线,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公路客运网络。巩固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成果,开设川渝毗邻地区渠县、华蓥等地公交线路。
● 打造综合高效性大物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大宗物流集散网络,建设西部石材产业仓储物流中心、广安铁路物流粮油产业园等功能性园区,运营防城港——广安(前锋)直达冷链班列,打造物流集聚区和大宗物流集散基地。
三、深化产业协作配套,深度融入成渝地区世界级产业集群
● 打造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围绕“再造一个前锋工业”目标,瞄准重庆制造业集群,推动智能家居等产业集群集链集约发展,打造10平方公里“西部轻工城”。加强装备制造业协作配套,推动能源建材产业绿色发展,形成“1+2”现代工业产业集群规模效应。调整优化园区规划,差异化建设生产性配套,完善生活配套服务,打造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 打造都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成优质粮油基地15万亩以上,巩固提升10万亩渠江青花椒产业带、2万亩广安松针茶叶产业带,协同打造都市圈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优质蔬菜供给基地。高标准建设青花椒种质资源库,打造全国优质花椒种源基地。建设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全面配套重庆火锅产业。提升广安青花椒、广安松针、巴农匠、蒲师傅菜籽油等品牌形象,打造一批产品硬、口碑好、销量高的“龙字号”农业区域品牌。完善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畅通优质农产品进入都市圈“最后一公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成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
● 打造重庆现代服务业功能外溢重要承接地。着力推动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前锋优势产业,建成智能家居、轻纺服装和品牌鞋业展示交易中心,差异化建设一批专业市场,高标准打造“前锋客厅”。深度参与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建设,规划建设前锋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园,争取高水平特色化职业院校在前锋设立分校,竣工投用广安技师学院,鼓励中职院校创建高职院校,建成一批“厂中校、校中厂”合作示范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打造都市圈北部副中心职业教育基地。加强与重庆商会对接合作,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发展效益好的总部经济企业。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和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前一公里”,推动发展都市圈同城化即时配送、寄递服务。引培物流网络化运营龙头企业,发展嵌入式、仓配一体化、第四方综合等物流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繁荣一批城市商圈,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级,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强区。
● 打造都市圈康养旅游度假胜地。突出打造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串联欢喜坪、奇幻谷、大良田园等景区景点,丰富医养健康、文化体验等细分业态,唱响“醉美四方山”“享森林氧吧”“饮富锶清泉”系列旅游品牌,打造精品环线,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用好萧家大院、“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等红色资源,加强与重庆红色遗址互联,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融入都市圈红色文化体验线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广安大小良城与合川钓鱼城一同申遗。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打造“都市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重庆都市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引入重庆优质教育模式,推动重庆智慧课堂、数字教育资源向前锋中小学全面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前锋区教研机构、学校加入成渝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联盟,争取对口帮扶,选派校长、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培训进修,推动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等与重庆中心城区互访互派交流。推动与成渝等地区在教育科研改革、信息化建设、研学实践活动等领域互动交流,推动教育资源调布局、优结构并进。
● 推动健康医疗服务共享。探索实施跨行政区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前锋开展医疗服务。深化市区医联体建设,推动市人民医院选派专业骨干担任学科主任,提升特色科室医疗水平,增强专科医疗需求和康复需要吸纳能力。参与建立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体系,促进区域间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流动共享,大力发展智慧医疗,供给在线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鼓励重庆名医到前锋医疗机构坐诊示教,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等创等达标。积极融入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区域协查、传染病信息互换工作,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预警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实现医防协同。
● 推动社会保障全面接轨。参与构建重庆都市圈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农民工保障服务区域协作,开展职业技能交流培训、劳务对接合作,促进两地充分就业创业。推动养老金领取资格协查互认,推进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优化医保关系转接服务,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推进异地就医门诊和住院直接结算。参与构建社会保险都市圈统筹机制,统一工伤认定和保险待遇政策。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缴存信息共享互认,协同推进都市圈公积金互认互贷。深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支持跨区域共建,持续打造四方山康养旅游基地,打造重庆都市圈特色康养基地。
● 推动生态环境跨界共保。加强与毗邻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衔接,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协同建设森林防灭火通道和智能化生态廊道,构建以华蓥山、渠江“一山一江”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安全格局,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善生态环境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推进跨界污染治理。联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合力培育绿色产业、创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园区,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推动社会治理联动共治。参与构建跨区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应急管理“一网调度”。参与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及物资储备中心建设,融入1小时应急救援圈。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案件跨区域法院、检察院司法协作。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协商制度,充分征求毗邻地区意见。融入都市圈社会治理联盟,建立跨区域矛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跨区域治安问题联合整治,开展社会治理联建联创活动,共同打好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问题歼灭战,联动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营造安居乐业稳定环境。
五、推进改革开放创新,谱写重庆都市圈创新发展崭新篇章
● 打造投资兴业福地。聚焦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最优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全员“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强化证、地、人、钱等要素保障,落实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行“最高效率”,开展“容缺审批”“并联会审”,推动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保持“一网通办”办事常态,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转变,打造“川渝通办”升级版;实行“最低成本”,用好相关政策,融入重庆都市圈金融体系,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为企业提供“零保费”、见贷即保等服务。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 打造开放合作宝地。瞄准都市圈产业外溢机遇,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引导项目对接、银企对接,在更高平台牵引智能家居、轻工服装等产业抱团转移。用好重点企业分布图、产业链全景图、重点客商信息表,高频次摸排重大项目、登门拜访企业,量身定制招商引资政策,引进更多延链补链强链龙头企业。以重庆开放大通道、大平台为依托,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合作,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带动效应,积极参与“西博会”等重要经贸节会,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
● 打造改革创新高地。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破解阻碍同城融圈的机制问题。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融合,提升国企服务重大战略能力。深度参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深化与都市圈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探索建立重庆研发、前锋转化的技术“飞地”,打造西部轻工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研发平台,培植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增长方式有效转变。积极参与“重庆英才计划”“小平故里英才计划”实施,增强“前锋英才卡”政策影响力,靶向引培一批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图文由前锋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