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打通儿童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护的最后一公里,泰兴市黄桥镇儿童“关爱之家”从运营管理、设施完善、队伍保障、服务内容、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助推儿童“关爱之家”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
一、强化阵地建设,筑牢未保根基
泰兴市黄桥镇儿童“关爱之家”落地于东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面积达200平方米,站内设施完备,设有童创空间、童游课堂、童心桥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关爱之家”由黄桥镇政府出资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泰兴市青竹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困境儿童保护专项服务,保障服务形式多样化及服务水平专业化。以“三全服务体系”和“三大支持措施”为支撑,深入开展“青相伴·童成长”品牌建设,成立“童星”、“童行”2支志愿服务队,充分运用PPP模式链接社会公益资源圆梦“微心愿”,提升困境儿童保护工作综合功能。突出服务特色,强化服务功能,以“暑期夏令营”公益体验餐、“特殊困境”儿童定制餐、“与法约绘”普法推广餐、“我们的节日”主题特色餐等4种套餐形式助力困境儿童保护创新发展。
二、强化机制建设,规范服务体系
明确规范困境儿童保护职责和任务,制定黄桥镇儿童“关爱之家”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守则、工作考勤和轮值制度、考核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服务对象制度规范,包括困境儿童档案管理制度、困境儿童案例评估转接制度、困境儿童强制报告制度、困境儿童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筑牢困境儿童保护“防火墙”。
创新打造“未”爱联盟阵地,通过联席议事工作坊、能力提升工作坊、风险评估工作坊等3大工作坊,协同民政、团委、妇联、司法等部门定期共同商困境儿童保护相关工作,链接多条口政策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专业引领服务团队建设。加强“童星”党群志愿者团队建设,强化儿童工作者队伍综合能力。稳步推进“童行”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意识地打造具有战斗力的志愿者团队,建立完善的志愿者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全面协助社工开展专项工作。
三、强化品牌建设,深化服务内容
黄桥镇儿童“关爱之家”站以“1234+N”为主要工作模式,即建立1个困境儿童档案信息数据库,组建2个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队,链接3大项目服务主体,分类4种颜色等级保护,开展N场项目常规活动。运用专业方法、理论技巧对黄桥镇的困境儿童开展“童关注”、“童精彩”、“童课堂”系列专业服务。
四、精准聚焦做实分类服务。结合泰州市“四色保护法”,运用“五化工作法”对泰州市黄桥镇66个村(社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开展摸排信息工作,采取入户走访、邻里访问等方式,了解救助对象和其他困境人群的家庭经济情况、居住条件、身体状况等,针对困境儿童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并建立服务档案;目前已调研走访66个村(社区)共369个困境儿童,一人一档,实施精细化服务。成立“桥小年”宣传工作室,通过原创主题漫画设计、公众号推送、普法视频、出版纸质刊物等多维度宣传,打造“童心桥”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社会力量助力温情关爱。在开学季、中秋节等时间节点针对困境儿童开展慰问走访活动;在全民核酸中,定制1对1专项服务,协助卧病在床的困境儿童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充分运用PPP模式链接辖区内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助力多个困境儿童圆梦“未”心愿。
特色套餐创新困境儿童关爱新模式。通过四大特色套餐开展困境儿童专项服务,如“七彩夏日·健康成长”儿童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在丰富黄桥镇20多名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让青少年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科技文化的魅力;“护苗成长·普法先行”模拟法庭、法治绘画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组织20多名小朋友参与、旁听“法庭”的“案件审理”,以绘画方式展示他们对法律的理解与感悟,让原本枯燥难懂的法律变得鲜活起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知识;“月满黄桥·潮玩中秋”节日主题活动,致力于为辖区内青少年打造“中秋望月”的平台,不断赋予“中秋望月”新的时代内涵,重新找回“中秋望月”的时代感觉,邀请到12组亲子家庭在活动中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互动与沟通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加力发力,不断做优儿童“关爱之家”困境儿童活动阵地,促进困境儿童健康发展,切实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黄桥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负责人李文学表示。(李文学 张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