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千年银岳池“中国曲艺之乡”

发布时间:2022-11-28 10:02: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沈巾钦、张梁、刘甜甜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image.png

罗捷在表演四川清音。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别称“银城”),这颗“明珠”愈发耀眼。

2007年,岳池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成为中国西部首个曲艺之乡,还成功创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岳池举行首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

多年来,岳池散点布局小型曲艺演出场所,从县城到各乡镇皆有“曲协分会”“艺术团”“演出队”,并常态化开展乡村曲艺大舞台、送曲艺下乡等惠民演出,让曲艺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今,在岳池,群众性曲艺活动生机勃勃,写曲艺、演曲艺、听曲艺蔚然成风,许多反映百姓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应运而生,让“一腔曲”唱响银城。

image.png

盘子表演。

渊源:两江文明催生“曲艺之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嘉陵江、渠江两江环绕,护卫了岳池历史上的相对安宁,同时也促生了岳池农耕文明的进步与发达,充裕而安宁的生活铸就了岳池人休闲浪漫的个性,形成了农忙勤耕、农闲听曲的习俗。

早在唐宋时期,岳池曲艺便开始兴起,当时民间已有了“说话”“俗讲”“词文”“学像生”“鼓子词”“散曲”“诸宫调”等较为完整的表演形式。这时期的农村曲艺演出活动也非常活跃,每逢农闲时节或红白喜事,就有曲艺演出。

明末清初,各地曲艺随着“湖广填四川”进入岳池,与岳池本土曲艺互相借鉴,逐步交融。这一时期,岳池境内的本地曲艺和外来曲艺共有30余种,仅县城就有固定演出场地20余处,曲艺表演者近200人。演出场地不仅有农村院坝、集市、庙会、码头,其他一些茶社、酒馆也常有曲艺演出,特别是逢赶集日,这些地方听众如织,演出不歇。

进入近代以来,岳池曲艺也随着革命浪潮的推进彰显新的特色,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岳池的曲艺人纷纷以曲艺为“武器”,宣传和动员广大群众,同敌人、反动派进行斗争。地下党员唐征久、唐晴初、胡慈特等人就在岳池城隍庙演出《难民曲》《卢沟桥》等节目,成为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曲艺演唱者;岳池进步青年吴雪、辛汉文组织“四川旅外剧团抗敌演出队”在岳池演出《塞上风云》《渡黄河》《好男要当兵》等节目,是当时较有影响的进步文艺团体;地下党员邓惠中等人还发起组织岳池妇女抗敌后援会,经常深入到学校、农村进行募捐演出,为支援前方抗日和后方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岳池曲艺从此迈进了百花盛开的繁荣时代。1953年,岳池县曲艺协会正式成立,根据演唱形式,下设五个小组,经常开展各种曲艺演出活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步入繁荣时期:曲艺品种恢复到20余个,演唱人员发展到1000余名,演唱曲目超过400个,曲艺之声随处可听。

image.png

曲艺坝坝舞大赛现场。

传承:一个建议“引出”曲艺之乡

2002年,首届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一个个精彩的岳池曲艺节目纷纷登台亮相,让现场观看的省文联、省曲协领导惊讶不已。岳池有这么好的曲艺资源,为什么不打好这张牌呢?为此,他们向相关领导提议:岳池可以向中国曲协申请命名“中国曲艺之乡”。

在省文联、省曲协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岳池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大力发展曲艺的激情进一步迸发。通过与省文联、省曲协的深入合作,岳池得到了中国曲协的鼎力支持,于是便有了后来两年一届的“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这也为岳池之后的曲艺展演、交流、研讨搭建起了新的平台。

2011年9月,首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举行,其间,全国34个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创作培训基地)在岳池接受了中国曲协的集中检阅,全国各省市曲协和曲艺之乡的专家代表聚会曲艺论坛,1600人参加表演的群众曲艺坝坝舞大赛异彩纷呈,各类商贸展销、招商活动相继举办……岳池,瞬时成为一座曲艺之城、节日之城。

然而,在夯实“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品牌的这条道路上,岳池并没有固步自封。相反,曲艺工作不断深化、拓展:一个个曲艺乡镇、曲艺社区纷纷创建,一个个少儿曲艺培训学校相继挂牌……岳池曲艺已开始从专业表演逐渐向普通群众表演发展,曲艺表演悄然成为群众日常娱乐生活中的一部分。

发展:丰富内涵“擦亮”曲乡名片

“渠江水啊弯接弯,号子声声响云端。两岸花林盼春雨,杜鹃江边盼杜鹃。”今年7月,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参演剧目《红杜鹃》在成都新声剧场拉开帷幕。

《红杜鹃》讲述了1948年7月,岳(池)武(胜)起义前,《挺进报》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渠江畔,世代传承雕版技艺的一户杜姓人家,不惧反动派的阻挠,以雕版印刷技术进行起义宣传,刻印革命宣传资料,以生命和信念守护革命火种的动人故事。

整个剧目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与岳池县共同打磨提升,充分挖掘呈现岳池县的红色资源和曲艺底蕴,巧用岳池民间曲艺,以清音、竹琴、杨琴的唱腔来塑造剧中角色杜鹃、王天明、杜大娘的人物形象,以金钱板、车灯、盘子等曲艺形式来体现四川人特有风趣幽默,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予以创新。

兴曲艺,强曲艺。岳池曲艺种类繁多,有竹琴、清音、盘子、快板、荷叶等20余种,其中岳池清音成功评为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岳池曲艺秉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繁荣的理念,不断丰富灯戏、清音等艺术形式的内涵,提升艺术表演水平,创建曲艺社区15个、曲艺乡镇10个、曲艺学校10余所、曲艺传习基地3处,组织曲艺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演出每年演出,达50场次以上,让岳池曲艺得到发展。

依托“中国曲艺之乡”这张名片,岳池成功举办六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系列活动,创作出《秋江》《合家欢》《岳池农家》《娃娃闹春》《小姑出嫁》等优秀文艺作品200余件,创排大型原创革命题材曲艺剧《红杜鹃》在省市进行展演;培养出以罗捷、许亮、朱仕秋、王勇为代表的优秀曲艺青年200余人,发展曲艺协会国家级会员10余人、省级会员100余人、市级会员200余人;充分挖掘曲艺文化,建成曲艺大牌坊、曲艺文化主题公园、吴雪艺术中心、和溪曲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一批曲艺文化活动场所,加强曲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随着优秀作品、人才的不断涌现,以及曲艺阵地的不断夯实,“中国曲艺之乡”这张名片也越擦越亮,岳池“乡间村村皆曲艺,丝竹声声浸街衢”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沈巾钦、张梁、刘甜甜/文图)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