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三级河(湖)长四级治理责任体系全面建立以来,安宁市水质监测系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今年,螳螂川安宁段支流九龙河水质近5年来首次实现脱劣达标,由安宁市河长制工作办公室牵头编制的《安宁市螳螂川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形成初期效果。
“为解决安宁市螳螂川流域水质不达标问题,我们因地制宜构建全流域水污染监控体系,启动建设了全流域水污染监控体系建设项目。”据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安宁市各主要河流的国考、省考、交界断面,重要支流源头、交汇口,市级生态补偿断面及重点排污企业排口,共建设了9个水质监测自动站、15个单参数总磷站及40套自动采样终端,项目于今年初完成了技术验收。
同步启用了安宁市智慧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建立排口信息系统,并辅助人工排查溯源,借助科技手段实现辖区内河道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建立起螳螂川(安宁段)干支流周期性“查、测、溯”长效巡查机制。项目紧密衔接安宁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水环境智慧实验室分析检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过程自动化分析,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检测水样11000余个,检测数据36000余组,累计发现并整改河湖问题125件,整治排口31个。通过精准掌握出、入境水质变化趋势,精准查找本区域内的污染特征因子和污染来源,把脉水质病因,实现精准治污,助推螳螂川安宁段支流九龙河水质实现脱劣达标。
通过强化技术支撑,为该市各级河长履职巡河、日常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涉河湖治理工程规划有关单位提供地理空间坐标和测量控制点,明确河道空间管控,厘清保护责任。
据悉,在《安宁市螳螂川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下,安宁市将进一步系统分析螳螂川流域水环境存在问题,找准污染源,科学制定规划目标,提出有效应对措施,补齐水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与监督管理短板;同时,为安宁市各级各部门推动螳螂川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纲领性文件,强化问题导向与规划引领,助力市域内重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安宁市水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