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无废学校”建设是“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无废城市”概念基础上的先进校园理念。海曙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以垃圾分类为新时尚,通过多措并举优化学校生态环境,通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在校园中达成废弃物的“可见、可减、可用、可消”,教育局采用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宣传教育,让无废理念从小深入学生的心中。结合幼儿、儿童的年龄特点,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一起为“无废城市”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从娃娃抓起,落实创建主体责任
落实学校建设主体责任,将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学校创建作为直属学校、幼儿园和镇乡街道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各中小学、幼儿园均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以强有力地措施推动学校“无废城市”创建有序开展。
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不仅要求学校环境的布置上体现绿色环保理念,更在办学过程中贯彻“无废学校绿色办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园开始,将无废理念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中。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垃圾分类指南
(二)从娃娃抓起,探索绿色发展教育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绿色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把绿色发展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学科渗透。各中小学校利用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等组织,采取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各类载体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日、世界水日等环保日,开展“与环保同行”、“小小树苗美家园垃圾分类我能行”、“爱我宁波,保护家园”环境调查活动等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各类竞赛平台,开展环保创意大赛、环保小卫士评比等活动,让“无废”理念渗透到教学、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悄然根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幼儿自带水杯掠影
(三)从娃娃抓起,巩固无废城市创建成果
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节约用水、用电、用暖,减少剩饭剩菜,理性消费,让崇尚绿色发展成为广大师生的主流价值观,努力让节约、环保成为每一名师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全区要求班班有活动、级级有监督,确保垃圾分类宣传到位、培训到点、责任到人。每年科技节,同学们都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实用而有趣的科技小制作,自行车、机器人、宇宙飞船……各种造型奇特、形态各异的作品充分体现出“科技与环保”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拓展家校互动、校社联动模式,不断延伸垃圾分类教育阵地,积极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区”的良好氛围。
幼儿环保小制作
三、实施成效
通过“无废学校”的创建活动,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校园、深入人心,“无废城市”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增强了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人人参与“无废城市”创建,自觉成为“无废城市”的建设者和践行者,提高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
(通讯员:孙妮娜、严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