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孟加拉湾上的“游击战”

发布时间:2023-02-09 13:43: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俊 刘奎山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所有收线挂机注意了,潮水还给我们半小时的生产时间,大家做好收线准备,转下一束测线。”

主管放线副经理张志伟一边观察着潮水,一边下达着“作战”命令。

大家也已习惯了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东奔西走、快速行动的生产组织模式,都戏称为“游击战”。

这个“游击战”的战场,就是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孟加拉15&22区块二期滩海项目工区,位于孟加拉湾东北部,西南角为恒河入海口,48条测线被包裹在乌里查岛、松迪布岛、斯瓦纳迪普岛和芬尼河、恒河入海口、梅格纳河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异常复杂的施工环境,潮差巨大、潮流湍急、淤泥埋线严重、烂泥滩范围大、运载难等现实因素给施工设置了重重障碍。

据了解,生产初期,项目团队虽然全面评估了施工困难,刚开始生产还是挨了当头一棒,大线被湍急的潮水冲断、被拧拉成麻花、被泥沙淤埋、烂泥滩面积大运载难、海底地形起伏大、缓潮时间短等困难一度让生产受阻。

“困难面前不低头,团结一致克难关”是项目团队一贯的作风。测量、钻井、放线、激发四大野外班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现场调查,问题分析,措施制定,查找生产难题突破口。

“滩海生产离不开潮水,潮水是生产的障碍,也是生产的工具,只有充分认识潮水规律、特点,利用好潮水才能攻克生产难题。”现场经理刘金录看着“作战图”跟大家讨论着。

最终项目团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充分做好“看好潮水”“用好潮水”两篇文章,确定了“抓住时机、快速反应、灵活调动”为指导思想的“游击战”式生产组织模式。

“抓住时机”就是做好生产前风险分析,合理安排生产,不能错过最佳施工时间。充分认识潮水,利用潮水,抢占先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通过测深仪测量、全球适时潮汐软件应用、人员实地测量等方式,了解潮水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用于生产安排指导。施工前做到逐线、逐点进行尽职调查,按照陆地、潮间带、水域三个区域划分施工桩号,制定每条测线段的接收方式、激发方式及排列布设、炮点激发时间,在生产安排上做到了科学合理、有的放矢。

“快速反应”就是紧盯潮水平稳时间,快速反应,打好阶段性攻坚战。俗话说“军令如山倒”,战机丝毫不能贻误。“潮水缓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环节容不得半点懈怠”,放线班长郭海新形象的比喻着。步调一致,环环相扣,各个施工环节紧密衔接,施工时间精确到分钟计算,是每条测线生产前的必做功课。11A测线位于乌里查岛南面浅滩区,淤线严重,只能一个潮水施工,否则就无法收起,潜水员下去打捞也无济于事。从排列布设、查通到响炮,处处跟时间赛跑,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分秒必争,有效解决了生产难题。

“灵活调整”就是利用潮水规律及特点,结合测线分布位置,合理调整施工顺序。为了提高生产实效,根据测线特点,项目组把施工区域分成A、B、C、D四个区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同时结合每条测线长度,潮汐规律、地表条件、设备运载状况等因素,合理推算出每条测线大潮期、中潮期、小潮期的施工时间及施工顺序,确保了不同阶段的施工效率。46号测线位置复杂,受潮汐影响大,施工困难重重,最终被调整为四个生产周期才完成。也正因此,46号线施工被大家比喻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战役,彻底粉碎了凶猛潮水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最终胜利。

面对凶猛、湍急的潮水,具有机动、灵活、速战速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特点的“游击战”式生产组织模式,有效攻克了孟加拉二期滩海项目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确保了项目优质、高效运行。

据悉,孟加拉15&22区块二期滩海项目由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国际业务发展中心主导,胜利分公司负责具体实施。项目历时65天,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甲方BAPEX公司对项目组织实施、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等给予了高度评价。(陈俊 刘奎山)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