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向邓小平铜像敬献鲜花。
“小平同志,我们来看您了,我们永远怀念您!”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6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怀着感恩之心,齐聚邓小平故里旅游区,敬献鲜花、寄托哀思,表达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无限缅怀之情。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邓小平铜像基座上,摆放着人们敬献的花篮和鲜花,游客在花篮的缎带上写下寄语,表达对小平同志无限崇敬和思念之情。
“没有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也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重庆永川的游客谭甲明眼噙泪水,向邓小平铜像敬献鲜花、深情鞠躬。
今年59岁的谭甲明自幼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兴起,长期在外务工的谭甲明成为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成为获得“重庆十佳企业”的董事长,改革开放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饮水思源,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不能忘了小平同志的恩情,我们会永远怀念他。”谭甲明动情地说。
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成为一个国家命运的拐点,更是千百万个人生的转折,陕西西安游客李保仁就是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
“当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63岁的李保仁参观完《拐点1977——纪念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45周年特别展》,难掩内心的激动。
1977年,李保仁考进陕西煤炭工业学校(今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现在可能还是个庄稼汉,是小平同志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永远感谢他。”李保仁说。
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16岁的达州游客高勤鹏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同时结合珍贵的影像资料、陈列文物、图片文字等,了解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样是16岁,小平爷爷就独自赴法勤工俭学,他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高勤鹏说,他将以小平同志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将小平同志鲜为人知的一面真实地展示了出来,让人们从各个角度了解小平同志,走近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世界。”在邓小平缅怀馆,成都游客万银成特地来到广安,虽然是第一次走进邓小平缅怀馆,但里面的一切对他来说却是那么熟悉。
“我是个‘小平通’,无论是小平的戎马生涯,还是平时的生活,我都了解得很详细。”万银成告诉记者,家中关于小平同志的书籍和资料已有一人之高,“今天参观了邓小平缅怀馆,让我对小平同志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加怀念小平同志。”
在小平同志诞生地邓家老院子,前来瞻仰的游客更是一波接一波。“现在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这可得感谢我们的好老乡啊!”协兴镇牌坊社区居民苏小勇每年2月19日都会来缅怀小平同志,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苏小勇开办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小平同志是从牌坊社区走出去的,他是广安的骄傲,更是牌坊社区的骄傲,我们永远崇敬他。”苏小勇说。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当天下午,分别来自深圳、上海、合肥的罗兰、毛成俭和常设想,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相约来到邓小平故里缅怀世纪伟人邓小平。在邓小平铜像广场前,他们怀抱鲜花向邓小平铜像深深鞠躬,并敬献鲜花。
“如果没有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小平爷爷的恩情。”今年32岁的罗兰,是深圳市本初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说,在邓小平同志逝世26周年纪念日这天和不同地方的朋友们相约来到邓小平故里,缅怀伟人功绩,十分有意义。“明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也关注到广安市委发出了‘争做新时代小平家乡种树人’的号召,我们将力所能及地为小平家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缅怀的人接踵而至,一首《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故里旅游区上空久久地回荡……(龙俊帆、黄钟锐、刘秦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