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春风不燥,暖暖春意轻抚着额头!在呈贡,除了可以去卧龙古渔村赏花,到洛龙湖听小桥流水,还可以到呈贡周边寻访文物古迹,品位老城故事!
大古城魁阁
魁阁是呈贡地标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被列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古城魁阁是中国社会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魁阁为三重檐四角攒尖土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屋顶造型独特,宛如古代武士头盔,较为少见,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
抗战时期,从1938年到1946年,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迁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10余位学者曾深入呈贡、禄丰、易门、玉溪、大理等地调查,完成了《云南三村》等调研文稿,曾被称为“魁阁学派”。
张天虚故居
张天虚故居位于呈贡区龙城街道龙街社区老街中段,建于1890年,1911年12月8日张天虚诞生于此。目前,张天虚故居已被挂牌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呈贡区革命遗址、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等。
故居为一幢土木结构前三后三中四耳传统民居,建筑面积139平方米,2008年维修后,房屋保留原建筑样式和风格,并对外开放,陈列有“革命作家张天虚生平展览”。
张天虚,昆明呈贡人。1930年,张天虚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走上了革命文艺创作的道路,其巨作《铁轮》是“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张天虚与聂耳是终生不渝的好朋友,郭沫若在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把他与聂耳并列:西南二士,聂耳天虚,金碧增辉,滇海不孤。义军有曲,铁轮有书,弦歌百代,永示壮图。
文庙
呈贡文庙位于三台山南面、老城东门街中段,现存建筑由南向北中轴线布局有泮池、棂星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占地8.34亩。其原址在伽宗城(今古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弘治五年(1492年)迁建县城北门街,万历四十三年(1515)迁建于现址,屡经兵燹损毁,经清代历次重修和增建,现已有600多年来的历史。
庙内古柏参天、环境清幽,是明清时期呈贡各级官员、百姓祭祀崇奉孔子和举行科考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
2020年12月31日,呈贡文庙儒学博物馆及国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纪念馆建成,并举行了开馆仪式,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冰心默庐
“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为上世纪初呈贡县斗南村华氏家族祭祀先辈使用的一幢三间六耳土木结构民居建筑。华氏墓庐一楼一底,冰心风趣地取“墓庐”的“墓”字谐音为“默”,称这个居所为“默庐”。
对“默庐”,冰心是非常满意的。1940年2月28日,她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默庐试笔》的散文。该文前半部分是写她对默庐的自然美景的印象。“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在北平郊外的住处,还静,还美。”她这样写道。
曾经的“墓庐”,与坟茔相守,孤零零、空落落。庐名中的“墓”字,暗淡冰冷,容易惹人神伤。冰心将“墓庐”改称“默庐”,一个“默”字,如暖阳、似和风,照拂得这里光彩明媚,惠风习习。
三台山
三台山,因山势三叠成台而得名。中台形如凤翥,又称凤岭。明代三台山曾建三台寺道观,一台山是“三官殿”,二台山“凤翥宫”,三台山顶为“玉皇阁”。现在一台、二台均为城区公共建筑占据,保留三台面积7.28公顷为“三台公园”。
呈贡党建文化公园
位于三台山公园内的党建文化公园实现了党建教育场所由室内向室外延伸,教育模式由相对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型,教育对象由党员为主向广大群众普及的突破。与以往严肃、生硬的灌输式教育相比,党建文化公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容易被基层党员群众认可、接受,让党的“细胞”动起来,使党员的身份“亮”起来。
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三台山东南方向半山腰。2000年6月开工建设,10月1日竣工。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主碑高13.33米,构思为无碑顶“忠”字结构,意思为“忠魂碑”,寓意全区人民将沿着革命烈士忠魂铺就的道路奋勇前进。
呈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中心位于呈贡区三台山龙井步行街,东倚三台山公园,西临滇池,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共分为三层。负一层为文明实践直播间;一层设有呈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民族团结展区以及文明大舞台;二层设有文明讲堂,文明书苑、文化家园、文道阁等。主要以线下活动为主,集中推广文明实践的动态形象。
(呈贡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