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蒙住”双眼的术者 为患者拨云见日守住光明

发布时间:2023-04-17 13:56: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白城中心医院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夜晚20:00,白城中心医院副院长李晓东带领眼科团队在手术室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当天的最后一台手术,这是一天当中的第20台手术,也是难度最高的手术。

患者杨某今年65岁,因左眼眼红、眼痛10余天到眼科就诊。经查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右眼临床前期,左眼急性发作期)、老年性白内障、角膜斑翳、干眼症。

闭角型青光眼在急性发作期一般有剧烈的眼部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头晕和头痛等。如果不尽快实施手术,无法解决患者眼痛、头痛问题,长时间高眼压还会导致视神经受损,从而带来失明的风险。由于患者本身患有旧疾角膜斑翳,几乎遮挡全部手术视野,如果为这名患者做手术,相当于医生被“蒙住”双眼操作,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患者前房浅,操作空间极小,角膜条件差造成术眼检查测不出,术后视力预后不确定,高眼压持续时间长,对眼底及房角损伤重,术后仍可能存在眼压高的情况。

这些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遇到困难就退缩吗?绝不!用过硬的技术攻克它,这才是眼科人的不懈追求!

李晓东副院长带着团队按照“一患一案”的原则,为患者制定了专属的手术方案,分别给予患者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IOL植入+房角分离+前房成形术,并植入人工晶体;左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IOL植入+房角分离+前房成形+瞳孔成形术。眼科团队提前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做好预案,全力确保万无一失。

image.png

手术由李晓东副院长亲自操刀,过程中,李晓东精力高度集中,透过显微镜,因角膜斑翳,已经看不到混浊的晶体,李晓东凭借多年的手术经验,靠着自己的手感和对眼部结构的“了如指掌”,一点点进入前房、超声、抽吸、植入晶体、房角分离,对极度散大的瞳孔进行成形,熟练地植入人工晶体。李晓东在面对一个又一个横亘在面前的困难时毫不退缩,而是沉着冷静面对,用专业技术逐一攻克。如此这般精细的“手上功夫”正是她多年积累沉淀的手术经验和对技术的不断探索换来的。

李晓东说:“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一定全力以赴。”

image.png

经过眼科团队密切合作,手术获得了最终的成功。患者的两只眼睛都得到了科学精准的治疗,不仅消除了眼痛,也解除了失明的风险,保障了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完成手术后,李晓东和眼科团队还要回到科里一起整理当天上午到通榆县开展“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筛查的情况,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尽快安排患者入院,并制定好手术治疗时间表。

大家下班时已是凌晨,这样的工作强度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基本是眼科人的常态。

image.png

白城中心医院是“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的定点医院,项目自开展以来,眼科团队科学规范实施,严格把控准入,制定“一患一案”,让更多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困难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今年,眼科团队将项目筛查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通过与市、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把筛查义诊活动送到了农民群众的家门口。已经为洮南、大安、通榆等地1420多名农民进行了免费筛查,共筛查出患有白内障并需要手术的患者414名,目前有89名家庭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得到了成功救治。

image.png

一边深入村屯开展项目筛查,一边还要保障日常救治诊疗工作有序进行。两手抓,两手都得硬!眼科人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延长再延长。

为什么这么拼?

“眼睛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很多农民不重视自己的眼部疾病,拖久了眼睛就没救了。我们要到他们身边去,把惠民的好政策讲给他们听,把免费的筛查送到家门口,把科内一部分病床留出来,专门收治家庭困难的白内障患者,为的就是要守护好他们的眼睛。科里还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是从白城或周边各地而来,他们因为信任选择了我们,所以已经安排好的手术也必须按照既定的日期进行,一双眼睛能否治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累点没什么,只要患者的眼睛被治愈,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李晓东说。

今年以来,眼科团队共收治入院患者749人,手术总数1060只眼,所有手术患者恢复情况全部良好。

医者之路从无坦途,勇于挑战步履不停,守护患者光明,眼科人一直在路上!今后,眼科团队将依托现有学科优势,不断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提高诊疗能力,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守护人民群众眼健康,全力开展好“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为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