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是连春风也不忍匆匆掠过的他乡
当烟雨水墨从纸卷上醒过来,就成了我眼前下梅古镇的模样
想用纸卷禁锢住下梅这老巷美景,怕是要妄想了。
别眨眼:倒数三秒,高速小姐姐带你看下梅。
这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脚下的——下梅古镇,它坐落在武夷山市东部,离武夷山市区6公里,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在这里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呢。你可以触摸岁月刻画的墙砖,也可以感受江南烟雨的柔情。在这里,下梅古镇的百态千姿和悠久文化一道上场。青砖绿瓦也在诉说着这里悠长的故事--下梅这既是“万里茶路”的起点,也是故事的开始。
万里茶路起点
从村口进来,沿着小道大约也只需要几步的时间,在面前赫然刻着“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八个大字,神奇东方树叶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的,漂洋过海,香飘万里。在300多年前,一担担中国茶叶从武夷山运出,穿越江南水乡、中原腹地、戈壁草原和雪域高原,抵达俄罗斯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继而横跨西伯利亚,抵达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后再销往欧洲各国。横亘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下梅,自此被称为“万里茶道”的古商道起点。
当溪
这盈盈一水,美过迢迢银河,这欲拒还迎的美让时光更值得。走进下梅村,缓缓的溪水穿村而过,这便是“当溪”了。它将村子一分为二,两岸的古民居夹河相对,沿着溪水的两侧是长长的美人靠,隐约间似乎还可以嗅到美人的香气。《崇安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往日繁华喧闹的景象好像又浮现在了眼前。尽管现在已经没有了舟来楫往的繁华与热闹,但遗存的文物古迹却充满着悠悠古韵,依然散发出持久而经典的魅力。
邹氏家祠
走在下梅村中,民居布局错落有致,房屋鳞次栉比将青砖黛瓦连起,巷道曲径通幽,刚被“当溪”扰乱了心绪,又被“传统”拨动了心弦。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雕刻内容丰富,有花卉、鸟兽、人物、故事等,独具“下梅”风格。就这样故事里的邹氏家祠便盘踞在村落中心,它是整个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武夷山境内保存得最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祠堂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内部点缀有许多浮雕,成语“门当户对”便是出自邹氏家祠建筑的一部分。
闺秀楼
“起舞弄清影,持针绣女红”,情与貌,略相似。在充满传统色彩的邹氏祠堂旁有一座闺秀楼,这个名字对我的吸引力无异于“快快来”,我快步走过悠长久远的青石步道,出现在眼前的是如闺中女子般亭亭玉的秀楼,结构精巧,落落大方。最特别的是:它是双层楼面,底层木板,装饰有花案,在木板上铺上沙子,再铺上方砖。这样平日里行走方便的同时夏可降温,冬可保暖,无疑是最搭配的了。这里不仅是邹氏家族女孩们的娱乐场所,打开窗户,更是可以望见窗外田野山水,听黄茑对唱,鹧鸪和鸣,这里的房子是暗淡的,但是这里的景色确实自由清新的,哪怕生活没有色彩,也能在其中寻找到你想要的那朵花来。
看过了万里茶道的起点,坐过了留有美人余香的美人靠,又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风情
阵雨停歇的晌午,推开蕴含幸运的“幸运门”,美人清雅,气质脱俗,下梅村还有讲不完的茶故事,因茶而兴,因茶而荣。泡一杯飘香四溢的岩茶,美人爱红茶的醇厚香气,也爱它治愈心灵的力量,就藏在大自然里。
你说钟情于烟雨的下梅,其实你钟情的是治愈万物的大自然,只不过,它有一万种的的表达。带你遇见“下梅”,享受“梅”好时光。古韵与文化并存的下梅村,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自游行路线
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收费站下高速后,沿崇溪东路至322国道,驾车行驶大约8公里,需要13分钟。友情提示:办理ETC让你出行更便捷。(福建省高速集团南平公司 阮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