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对政府机关单位日常安保工作造成一定压力,社会舆论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现象制定如下方案。
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秉承“一个理念、两个原则、三个要求”。一个理念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依法管理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因为群体是无意识的,我们要防止有合理诉求的群众被别有用心的人裹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两个原则为: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的原则。(公安机关没有能力解决群体性事件中人民群众的具体诉求能做的是搭建平台,让相关部门与人民群众对接,为其问题的依法解决提供帮助)。三个要求为:要求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要求教育疏导化解为主;要求依法果断打击犯罪。
一、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要点
1、处置行动的基本要求
(1)统一领导、协调指挥
(2)防处并举、快速反应
(3)依法处置、讲求策略
(4)理顺关系、强化协同
(5)机动力量、确保安全
2、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目的
(1)发现得早(及时发现)
(2)控制得住(有效控制)
(3)处置得好(妥善处置)
3、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1)党政统一领导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及时化解原则
(3)教育疏导、三可三不可原则(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
(4)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的原则
(5)依法果断处置原则
(6)依靠群众原则
4、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任务
(1)掌握动态,迅速报告,通报涉事单位及主管部门
(2)研判形势,提出建议,报告党委、政府决策
(3)维护秩序,疏导化解,保护重点部门及人员安全
(4)依法处置,控制局势,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秩序
(5)掌控情况,固定证据,依法适时打击处理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挥决策
1.现场指挥部的指挥准备
(1)领受任务,研判情报,组建指挥机构
(2)研究处置策略,拟定处置工作方案
(3)选择确定现场指挥部的地点
(4)正确判断,定下决策
(5)检查落实各类保障
2.现场处置指挥的组织实施
(1)快速赶赴现场,抢占有力地形
(2)对上级报告准备完成情况,对下属下达处置命令
(3)组织协同,强化控制
(4)构筑完整的信息链,准确传递信息
(5)适时调整警力部署,协调处置队伍的行动
3.处置结束时的组织指挥
(1)组织警力巡逻,保护重点部位,防止重新集结
(2)清理现场,重建秩序
(3)密切关注舆论舆情,强化引导管理
(4)组织处置警力有序撤离现场
(5)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4、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挥策略
(1)警戒封控
(2)疏导教育
(3)强警震慑
(4)拦阻堵截
(5)强行驱散
(6)抓捕带离
(7)遏制反弹
5、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指挥方式
(1)集中指挥:对所属参战单位实施统一调度的指挥方式
(2)分散指挥:将指挥权适当下放给下级指挥员的指挥方式
(3)按级指挥: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实施指挥的方式
(4)越级指挥:越过直接下级实施的指挥方式、扁平化指挥
三、妥善处置流程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处置工作需要,依法采取措施责令聚集人员在限定时间内离开现场,强行驱散,收缴非法物品等。
2、出现过激犯罪行为的,依法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迅速带离现场。
3、处置过程中要全过程录像取证,注意收集固定其他相关证据,搜集掌握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和非法组织以及敌对分子插手情况。
应对徒手人群攻击要点提示
基本战法战术:
对现场实施管制、形成威慑力量、强行驱散、强行带离、武力打击、全面出击。
基本要求:
(一)强调警力互相配合,发挥整体威力,切忌兵力涣散、行动不协调;
(二)在使用强制手段前,必须发出适当及清楚的口头警告,当警告无效后,方可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
(三)强行驱散时要注意计划周密、目的明确、行动突然,快出击、快撤回,防止人员掉队、分散而造成伤亡或损失。
四、应对使用持械攻击要点提示
处置要求:
(一)指挥员口令下达时机一定要准确,避免行动失败或撤离时队形分散;
(二)枪手、抛投手、长棍手、催泪喷射手要听从指令,及时做出相应攻击;
(三)在驱散攻击时,攻击队员要迅速出击、各组一定要密切协同配合,避免出现个人冒进行为;
(四)在驱散攻击和撤离过程中,队员做好自我防护,避免造成不必要伤害;
(五)当驱散攻击队伍出击时,后方队伍要迅速推进、及时支援,避免造成支援不及时导致驱散攻击失败。
案例一 群访事件处置
接情指中心指令,县政府门口集结三十多名群众上访,并拉条幅,集体喊口号,讨要拆迁补偿款,指令我大队迅速前往处置。
1、前情处置。接到警情后我大队所有民辅警40人(隔离组12人,抓捕组10人,警戒组6人,巡逻组8人,取证组4人)迅速集结,并配戴装备(喊话器1台,执法记录仪4部,隔离带4盘,法式盾牌6面,长警棍6支),每人均佩戴单警装备,15分钟内赶到现场。
2、现场宣讲通告。指挥员拿喊话器引导人员去指定区域,并大声现场法律宣讲。内容:我是XXX(出示警察证),也是现场的警方负责人。从这一刻开始就是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全过程,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人有语言上的、肢体上的阻碍或妨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从这一刻起,你们必须配合警察的依法管理,服从警察的指挥与命令。首先是依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信访工作条例》第20条规定,信访人反映事项应当到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7条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第27条规定,未经申请或申请未获得许可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命令解散或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强行带离现场或立即予以拘留。如果我们现场警察不对你们的集会依法管理,我们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事态如果更严重了,我们可能涉嫌渎职犯罪。现在要求你们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代表留下反映问题,其他人立刻散去(可以去各个区的信访局记录自己的诉求)。今天你们在政府机关门口,采取喊口号、举纸牌、拉横幅等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27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的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我现在命令你们立刻解散,除代表外其他人在三分钟之内自行离开,否则人民警察将依法处置,在处置中任何人不允许有语言或行为上的阻碍,否则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最高是10日以下拘留。如果是威胁或者袭击人民警察,依据《刑法》第277条袭警罪,最高是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任何人不要做出无谓的反抗,因为你的反抗所导致自身的伤害由你本人担责,因为你的反抗造成工作人员人身伤害将追究你的法律责任。现场所录制的视频和照片如果上传至互联网造成社会影响及危害,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3、现场突变应对。一名干警记录了解上访人员诉求并安抚情绪,摆明立场,情感上理解,但需依法维权,合理有效组织,代表并和上级部门或相关单位沟通汇报,尽可能和群众平和沟通增进距离,获得信访人的信任感,安抚为主,尽量不把矛盾引向自身。若非防人员有进一步过激行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机动组迅速组织人员手持盾牌在上访人员与大门之间成一字横队,形成隔离队形,保证门口畅通,并联系情指中心派遣辖区民警到达现场,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抓捕组迅速跟进,对重点人员进行二对一控制,警戒组迅速跟上警戒并隔离其他人员,确保警方安全,直至把嫌疑人带离现场。盾牌手向前推进驱散人员。指挥员下达命令警戒组现场警戒、收缴非法物品、清理现场,巡逻组分两组进行周边巡逻,防止人群再次聚集、增援,指挥员利用电台向指挥部汇报情况并请示下步部署。
处置心得:
1、各个组分工明确,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展开工作,对上访者制造心理压力
2、法律宣讲要简洁易懂,让其知道违法成本
3、安抚需摆明立场,情感上理解,积极上下沟通,让领导重视,获得信访人信任感
4、遇到情绪激动,拒不听从指令等突发情况应急组果断处置,重点人员快速带离现场。
案例二 遇到或发现有记者采访应对处置
在政府机关门口,聚集大量上访群众,在处置过程中发现有人拿摄像机话筒正在实地采访。
1、上前核实身份,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记者证,呼叫指挥中心请求核实,指挥中心通知有关部门前来处理。(不要上去就制止,利用身份核实的理由暂停采访过程)要态度温和,语言文明,举止得当,不要转移矛盾。
2、情况允许可把对方带至指定区域进行盘查,避免无关人员起哄。在确认对方的身份后,应了解记者意图,给予适度回应,这个回应,主要是态度上的回应,要巧妙地少说或者不说。
4、如果对方要求对你本人进行采访,问一些发表个人观点或极端问题时可以回复:“本人在工作期间不方便接受采访,如必须采访要经单位有关部门同意后方能接受,现在请不要影响我执行职务。切忌说“不知道”、“不让说”、“不敢说”、“问领导”等敏感词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中牟县公安局应急管理大队 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