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特色活动。
一、“寻根千年盐业 体验百味之王 探访七彩盐田”活动方案
5月18日上午,宁河区教育局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共建天津市宁河区职业体验实践基地”活动,并举行了授牌仪式。宁河区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杨霞出席并讲话,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揭牌并讲话,宁河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宁河区中等专业学校师生代表参加,学院全体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师生代表共计220人参加。
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指出,多年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河区政府之间有着紧密深入的教育合作,在教育培训、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课宣讲、送课下乡等方面有着合作交流,得到了宁河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此次共建活动,这是学院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学院积极践行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他强调,学院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积极落实“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立足在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发挥技能人才和思政文化培养基地作用,面向市场、不断开辟更具竞争力的教育服务空间。面向中小学生创新性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多维度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融通,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助力职业教育体系向前延伸,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选择。
活动中,宁河区中等职业学校的百名师生开展了的“盐文化”之旅,通过职业体验、动手实践、听取讲座、参观盐文化博物馆及七彩盐田等环节,用一整天的时间体会盐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感受“盐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对“千年盐业 百年化工”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通过参观学院新落成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及人工智能展厅,也体会到的人工智能科技的教学手段带给大家的不同感受,刷新了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在未来工作中,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宁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不断夯实双方共同发展的根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强与宁河区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搞好基地建设,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高水平教育品牌,结出更多发展硕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助力宁河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外,针对“千年盐业 百年化工”文化的传承,学院特邀中国文物学会盐业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盐业协会淮盐文化传承创新委员会会长,穆家良教授开展科学文化公开课《囯脉盐韵 鹾海遗珍——盐业生产文物赏析》,尽览古代海盐生产运销、管理等方面的历史文物,聆听盐与教育、学术、文学、园林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尤其是与中国革命之间上演的精彩动人的故事。
邀请天津市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行业领导专家对学院牵头主持的“中国民族化工——海洋化工文化资源库”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工作。目前该资源库主要功能定位在中国民族化工——海洋化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向,一期建设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的“千年盐业 百年化工”为主线,使盐文化成为融历史感悟与精神修养的活动,延展盐文化大众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文化内涵,填补了盐文化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线上资源库领域的国家空白。
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落成暨范旭东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5月18日上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落成暨范旭东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举行,渤海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星玮揭幕并讲话,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讲话,学院纪委书记王蕾主持,全体学院领导及中层干部、师生代表参加。
活动中学院党委书记魏炳举讲话,他介绍范旭东先生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毛主席誉为“中国民族化工之父”,在校园敬立一座范旭东先生铜像并形成旭东文化广场,一直以来就是渤海人的一个美好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这座范旭东先生铜像是由渤化集团为庆祝百年化工文化基地落成赠予学院的,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具有一定的历史年代感,铜像抵达学院后,学院教师工匠们再次进行了细致的打磨抛光,呈现出今天的样子。
铜像下方正方形底座设计102.4厘米边长制作,以纪念范旭东先生的生辰——10月24日。铜像所在广场用1914块地砖铺成,步道入口以由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赠予学院的盐砖作为起步,以纪念范旭东先生1914年筹建久大精盐厂,开展实业救国,结束中国人“吃土民族”
他指出,范旭东先生的铜像将永远矗立在美丽的渤海校园,范旭东先生亲切而又庄严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渤海人勇往直前。范旭东先生铜像,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我们渤海人精神世界的一座永恒的丰碑、一根坚强的支柱、一份崇高的荣耀、一股巨大的力量!作为渤海人,我们一定要学习先生那忧国忧民、尊重科学、好学不倦的精神,学习先生那坚毅果敢、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品格,把先生的“四大信条”精神发扬光大。
他强调,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在“立足化工、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激励下,在“千年盐业、百年化工”化工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按照“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三进要求,进一步做好历史资源挖掘,做好精神提炼,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将范旭东先生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实现学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用优异的成绩告慰中国民族化工之父、渤海人心中的先辈——范旭东先生!
活动中,还进行了范旭东先生生平介绍,学生代表发言以及全体与会人员诵读四大信条等环节。随会,与会人员共同参观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并在户外思政广场共同观看有关百年化工历史的情景剧《图强》、歌伴舞《无疆》。
同学们在新落成的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中,敬立范先生圣像前,以瞻仰范先生圣容,思考百年化工精神,让百年化工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校园里得到延续和继承,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塑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更是为同学们树立了立德修身、勤而好学的表率,从而扎下成就人生幸福的根本。
据悉,学院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百年化工文化”是学院的文化育人工作特色。近年来,学院践行大思政格局,以环境育人为特色统筹设计策划了一批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多功能思政文化育人阵地,2020年完成学院思政课教室及走廊的主题设计建设;2021年完成“朗读文化长廊”“立德厅”等一批中小型思想文化育人区域建设;2022年完成“致远园”的文化设计提升改造;2023年完成了7000平米的“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及“绿色低碳生态实践创新基地”户外大型思想文化育人阵地设计建设。目前该基地包括户外思政育人广场、范旭东铜像雕塑、四大信条文化石、永久黄雕塑、校企合作雕塑、“千年盐业”步行道、“百年化工”步行道、毕业生留念园等部分。让“千年盐业、百年化工”文化沁润校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得到熏陶,将思政文化育人工作向纵深层次推进。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2001年成立高职学院,2016年建设了中国境外首个“鲁班工坊”, 2019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建校60多年来,学院职业教育事业深受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近代实业家、科学家爱国精神的影响,为天津乃至全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赢得了“化工企业人才‘黄埔军校’”的美誉。学院通过深度对接产业链,发挥产学研优势,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设有七个二级学院和三个教学部,在校生12000余人,有校企联合本科专业2个,高职专业46个,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院是天津市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多次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天津市文明学校,是首批天津市高职示范校。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022年入选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入选天津职教创优赋能建设首批立项单位。(吕兴龙)